一
我所知道的第一個姓趙的人,就是追隨晉文公重耳出亡的趙衰了。趙衰名字聽上去很衰,卻頗有才度韜略,後來成為晉國的卿,是個很正經的人,輔佐重耳成為春秋第三號出場霸主。
晉文公選拔中軍元帥的時候(兼全國首席行政官),問趙衰誰合適,趙衰推薦了郤穀,說郤穀五十歲還好學,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都最高。於是讓邰穀當了CEO。接著選上軍將佐,重耳叫趙衰擔任,趙衰卻推辭,說狐偃對您有恩德三,應該叫狐偃當。於是狐偃做了上軍佐,狐毛做上軍將。接著選下軍將,重耳叫趙衰出馬,趙衰繼續推辭,說欒枝忠貞謹慎,先軫多謀,胥臣多聞,都可以勝任,比我強。於是叫欒枝做了下軍將,先軫為佐。後來,據說狐毛死了,重耳讓趙衰繼任上軍將,趙衰又推辭,推薦了先軫的兒子先且居,此人曾經對楚對秦對狄對衛作戰,跟他爹一樣厲害。
趙衰三次辭讓,淡泊名位,是真正的安邦定國的社稷重臣。古話說,天下沒有純白的狐狸,卻有純粹白的皮裘,取之眾白也。狐偃、趙衰、先軫這三個股肱之臣以及九袋長老,同心合力,為晉國兩代君主做出狐狸白袍子。但是,秦穆公遂霸西戎的次年,公元前622年,道德風尚、千古獨步、謙讓有文的趙衰死掉了,留下其知名的兒子趙盾。狐偃則什麼時候死掉沒有記錄,反正崤戰前後,史書裏就長時間不提到他了,估計是患了老年癡呆症退休。狐偃也留下了一個知名的兒子叫狐射姑。當時的執政官是先且居(先軫的兒子),不料天妒英才,此人搶在自然規律之前,在這一年也死掉了,很遺憾。於是,趙衰的兒子趙盾,和狐偃的兒子狐射姑,就成了角逐下一屆執政官大印的對手。
獲得權力的標誌在晉國就是獲得中軍元帥美差。既然趙衰、先且居、胥臣、欒枝同年死掉了(前622年),將星驟減,於是到了下一年,公元前621年春天,晉襄公在夷地搞了個閱兵式,相應減五軍為三軍,並且在閱兵式上任命狐偃的兒子狐射姑做中軍元帥兼CEO。趙盾隻做中軍佐。
趙盾家的人趕緊開會,討論撥亂反正的對策。這在當時固然是極其傷腦筋的事情,如果當時有煙草,估計也要整宿整宿地抽煙。最後,趙盾黨的晉大夫陽處父準備走上層路線,直接遊說晉襄公。陽處父這人很有腦筋,崤之戰結束時,他曾經解下駕車的左馬誘騙孟明等秦國三帥,想把這三個俘虜再誆回來。隨後陽處父又帶兵與楚令尹子上夾河對峙,誑子上後退三十裏,自己號稱得勝歸國。楚令尹子上因為無故撤退而被楚太子商臣譖殺,繼而導致商臣縊殺楚成王自立。但是,光憑這些,資格還不夠大到足以影響三軍元帥人選,然而,非常難得的是,陽處父是晉襄公的老師,這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人對於老師,估計還是迷信的,因為那時候的學問,已相當蕪雜,光是一部《詩經》,就有無數生字,靠自學是不行的。
聽了陽處父的意見,晉襄公又在山西萬榮縣搞了第二次閱兵式,改任命趙盾為中軍元帥,狐射姑為佐。狐射姑一看自己和趙盾互相換了個位置,著急得要命,趕緊也回家抽煙,但是好辦法卻沒有,煙蒂倒是一大堆,隻好憎恨陽處父,於是趁著陽處父外出打獵,在郊外選了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把可愛的有腦筋的陽處父給刺死了。
趙盾大怒,開始搞“肅反”,處死續鞫居(凶手,狐射姑的親戚),狐射姑隻好逃奔翟國(嗬嗬,從前重耳也逃亡至此,翟國真是窩藏恐怖分子的阿富汗)。趙盾倒不過多計較,把狐射姑的妻子及家產也都送到翟國,於是狐射姑就一輩子待在那裏,狐偃一家的勢力被徹底根除(等於說從狐偃追隨先君立功以來,享福不到十八年,狐家的好日子就好完了。這主要怪狐射姑無能,使出刺殺陽處父的下下策,給自己戴上了恐怖分子的帽子)。
由於晉國自重耳時期以來,就以中軍元帥秉國政,趙盾上台後,大權在握,繼續搞他的法西斯,消除異己兼壞蛋。於一天之內趙盾殺死了五個反對老趙家而試圖武裝暴動的晉國大臣,震動朝野和外國諸侯。這五個人分別是先都、士穀、箕鄭父、梁益耳、蒯得,其中不乏重耳時代的老臣,這幫人反老趙家的同時也反老先家,他們殺死了先且居的兒子先克(中軍佐,趙盾的副手,當然也是先軫的孫子)。至此,狐家、趙家和先家,就剩老趙家這一枝獨秀了。
老狐家跑到國外的狐射姑非常慶幸自己保住了腦袋,狄人問起趙盾的為人,他回答說:趙衰是冬日之日,趙盾是夏日之日,冬日賴其煦暖,夏日畏其炎烈,(這倒是滿中肯的,兩種不同的禦國手法。)狄人不禁畏懼趙盾,不敢來騷擾晉國。
趙盾執政當年,修訂法令,治理刑獄,追捕逃亡,使用契券,削除積弊,整肅禮儀,修治廢官,提拔賢能,自此,晉國政製日趨完備,國人大悅服。同年八月,頗具領導力的晉襄公(重耳的兒子)在短暫的七年執政後死掉了,西毒秦穆公也同年亡故。秦晉兩國的霸業都開始往山下邊溜車。晉國進入隨後二十年的相對中衰時期,這對於軍事家和政治家們,固然是一些乏味的年頭,但老百姓卻如蒙大赦。盡管黃土地上還保留著戰火的餘溫,老百姓們卻得以放下長矛大戟,在無休無止的南征北戰間隙裏,捏起鋤頭,整理荒蕪的田園。
陽處父先生二三事:
陽處父曾經解下左馬試圖騙孟明等三帥回來,是個很有腦筋的人。並且他在趙盾、狐射姑的權力交爭中當了光榮的墊腳石,我們不得不多給他些鏡頭。陽處父曾經到衛國訪問,回國途中路過寧邑,住在寧贏氏旅館裏。寧贏氏對自己的妻子說:“我尋求君子已經很久了,今天才算遇上。”於是追隨陽處父上路,沒多久又跑回家來了,對妻子說:“我看他儀表堂堂,可實際上性情過剛,人應該剛柔並濟,而他隻有剛,能好得了嗎?天是那麼剛陽的東西,尚且不敢幹犯四季寒暑的轉換。而且他華而不實(成語出處),自恃有能力,就會招致眾人的怨恨。幹犯別人,又是眾怨所聚,豈能安活?我怕跟他陪著受難,所以離開了他。”(第二年,狐射姑發難,陽處父被刺死。)
種種跡象表明,陽處父是個智商很高但情商不高的人。
二
公元前621年八月,晉襄公死去了(同年秦穆公也亡)。晉襄公的兒子即位,是為晉靈公。
晉靈公這諡號,不是好詞,“靈”是稟性乖張、頑靈不化的意思。這個晉靈公雖然是晉襄公的指定繼承人,臨死托付給趙盾,但他的即位,還是費了一點挫折。因為這位爺實在歲數太小了,正在努力學習晉國話。趙盾擔心強敵環伺的諸侯會欺負自己的娃娃主子,於是想換歲數大一點兒的。這種想法似乎不錯,雖然對死去的老國君未免太叛逆(相比之下,他爸爸趙衰多忠義啊),但趙盾是為了國家考慮,倘使為個人方便,趙盾應該立小孩子,那樣便於控製——如同慈禧太後喜歡立妙不可言的娃娃當傀儡。
趙盾挑了半天,覺得留學秦國的公子雍(晉襄公的庶弟)比較學好,而且跟秦國關係鐵,借他可以修複秦晉邦交,是合適的國君人選。當時狐射姑還沒有倒台(是次月才刺殺的陽處父),唱對台戲的狐射姑主張迎立陳國留學生公子樂(襄公另一庶弟)。趙盾堅決反對,陳國弱小,不足以依靠。於是趙盾派大夫先蔑、士會赴秦國邀請晉公子雍回來報效祖國,主持政府。狐射姑也偷著派人往陳國召公子樂。趙盾聽說之後說:“亂彈琴!”吩咐人攔截公子樂,公子樂望著故鄉的雲,被殺死在歸鄉的路程上。
這時候,晉襄公夫人穆贏急眼了,天天抱著太子堵在朝堂門口哭:“先君的嫡生長子,奈何你們就不要了啊,偏去外國找什麼國君,現成的國君就在這裏,襄公的遺言,還在餓的耳邊,餓……哇……”下朝以後,穆贏又抱著太子追到趙盾家,向趙盾直叩頭。孤兒寡母這麼一哭,國人聞之,無不哀憐穆贏而歸咎於趙盾。趙盾頂不住了,隻好向“立子立嫡”的傳統屈服,奉嫡子夷皋即位,是為晉靈公。
晉靈公即位,那邊秦國還不知道信兒呢,秦康公(秦穆公的兒子)說:“先前晉文公回到晉國時候,沒有衛士,所以發生了呂、郤恐怖分子襲擊文公宮殿的事件。這次,餓要送給晉公子雍好多好多衛士,保著他高高興興回去接收晉國。”
秦國的護送隊伍保著晉公子雍像保著一個泥菩薩那樣渡過了黃河,剛剛進到令狐(今臨猗地區,關羽的老家),撞見趙盾將領的中軍在那裏怒目而視、列陣以待了。趙盾說:“秦軍止住,我們已經有國君啦,請你們回吧。”
先蔑、士會是赴秦請菩薩的晉國代表,急赤白臉對趙盾喊:“你叫俺倆去請菩薩,俺倆給你請來了,你又不要了?!”
趙盾說:“退貨!”
士會說:“沒那麼容易,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晉國大夫們一商量,請神容易送神難,必須動武,於是連夜進兵,在令狐襲敗秦軍,秦軍人數少,被晉國人咬著屁股一直逃到刳首。(古代兵法雲:用襲擊打亂敵人秩序,不給他謀慮的時間,乘其恐懼而進攻,往往得勝。這也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次夜色偷襲。)
先蔑和士會看看自己沒麵子,就決定不回晉國,帶著菩薩公子雍,隨秦國潰兵逃回秦國待下。這裏的士會不是凡人,可以和三國徐庶比美,腦子上的溝回很多。士會祖上是周宣王朝廷的大臣,出事被殺,兒子逃到晉國,當了“士”——法官,以此得氏為“士”。雖然不是晉國君族親戚分支,但出身也是不錯的。
打跑了秦國人,趙盾開始安心輔佐小孩兒晉靈公。為了慶祝靈公即位,他在河南原陽跟齊、宋、衛、陳、鄭、許、曹等國盟會,互相抹了牛血,開創丁大夫主盟的先例(以前都是國君主盟)。
晉靈公第二年,周襄王駕崩了,兒子周頃王即位。同年秦康公為了報複去年好心好意送“菩薩”卻挨揍的怨恨(令狐戰役),就發兵討伐晉國,奪取了晉的武城。
兩年後,晉靈公四年,晉國攻打秦國,奪取少梁(以前舊梁國,韓原大戰後被秦穆公搶走)。靈公六年,秦康公討伐晉國,奪取羈馬。秦晉一對冤家在互相等待了十年以後互相又掐起來了。
秦晉河曲之戰一觸即發。為了準備該次戰役,我們需要介紹一下晉國的三軍和六卿序列。
趙盾親自任中軍元帥不用說了,荀林父為中軍佐將。這位荀林父也不是凡人,他從前是晉文公重耳的駕駛員,因為給領導開車,升得就快,在城濮之戰結束後當了晉國新設的三個步兵獨立軍(“三行”)的中行將,此時隨著軍隊合並回三軍,接替狐射姑做了中軍佐。因為曾經當過中行將,得氏為中行氏。中行氏從荀林父起,世代是晉國六卿成員之一。
介紹完中軍,說上軍,晉上軍將領是郤缺,此人是恐怖分子郤芮的兒子,二十年前,呂飴甥、郤芮發動襲擊重耳宮殿的恐怖事件,逃跑後被秦穆公誘殺。不久,胥臣在郤芮的老家發現了於那裏種地的郤缺並向重耳推薦。郤缺本事很大,最終在趙盾死後,繼任了晉中軍元帥的位子。
上軍佐將由駢臾充當,此人是趙盾家的家臣,有勇有謀。
下軍將是名人欒枝的兒子欒盾(看來那時候取名字也趕時髦,什麼盾啊、克啊,類似我們的軍啊、振啊)。欒氏和狐氏一樣,是晉國公族,也就是早時候某任晉國君的兒子受封形成的家族,與國君同姓(姬)。欒枝不是追隨重耳的流亡派,但他迎降有功,在城濮之戰,欒枝踢右前鋒,如今他兒子欒盾繼續踢右前鋒。
下軍佐將是八袋長老胥臣的兒子胥甲,胥家、趙家和先家(先軫)都是跟晉國君不帶血親的異姓大夫,全是因為追隨重耳才有了名位。重耳出逃時,跟隨他的五大長老,分別是九袋的狐偃、趙衰和先軫,八袋的顛頡、魏仇和胥臣。顛頡、魏仇因為燒了鄭國好人僖負羈的房子,被殺被廢,狐偃家已經窮途末路,這些長老裏麵,就剩趙家、胥家、先家了。
上述三軍將佐合計六人,在晉國就是所謂的六卿,相當於政治局。可見,六卿的人選也是動態變化的。
晉靈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國為了報複令狐之役慘敗,秦康公親自帶兵來攻晉國,奪取羈馬。晉國立刻響應,晉國六卿,特別是趙盾、欒盾、胥甲這一班兒子輩的將官,雄姿英發,橫戈躍馬,繼承老一輩的革命傳統,開赴河曲前線去阻擊秦國入侵軍,要與秦穆公的兒子輩一見高下了。
晉軍到達永濟縣的河曲(黃河大拐彎處),趙盾決定堅守不戰,按上軍佐駢臾的意見深溝固壘,以待敵軍之衰。他們認為秦軍給養線長,跨河來戰,難以持久。[注釋1]
軍隊的給養運輸的確是麻煩事,弄不好的話,就搞得人民勞頓,賦稅加增,戰馬疫病,輜重損壞,最後將士們頭疼肚餓,潰散了事,所以兵貴神速。迎立晉公子失敗而流亡在秦國的晉大夫士會深明此中道理,他建議秦康公誘敵出戰,盡快交兵。可是,誘誰好呢?
士會說:“趙盾的叔伯兄弟趙穿,有勇而狂,誘他好了。”
趙穿這人年少好勇,一看敵人天天在上軍壁壘外撒尿吐口水扒眼睛,就憤恨了,趙穿說:“我們啃著難吃的幹糧,穿著討厭的牛皮甲,目的不就是為了打仗嗎?眼前就有仗不打,幹什麼吃的!”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個把人兒,直取秦軍主陣地。趙盾一聽,阻攔也晚了,為了避免覆軍殺將,隻好硬著頭皮冒一次險。晉軍全員出壁壘交戰。晉三軍並肩突破,支持趙穿先頭部隊。秦軍飛蝗亂射,鉗製晉軍攻勢。兩國軍隊都不敢戀戰,特別是晉國這樣的滑頭,更惜力氣。秦國人呢,其實也滑,在戰國時期,秦國騙六國,特別是騙楚懷王,騙得天昏地暗。(當時北方人狡黠,南方人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