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效應本身是一種銷售手段。他們利用吸引人的特點,將符合潮流趨勢且迎合自身粉絲偏好的產品推薦給消費者,一方麵保證了效率和銷量,另一方麵宣傳了自己。網紅為品牌電商吸引流量提供了新的渠道,提高了粉絲到消費者的轉化率。
網紅經濟的特征
(1)極強的草根黏性。
網紅有很強的草根屬性。並不是長得漂亮、氣質出眾就能成為網紅。一個擁有大量粉絲的網紅,一定是與粉絲互動的高手。網紅每天至少要花兩三個小時在微博上與粉絲互動。一個優質的網紅,非常善於社交和粉絲運營。粉絲關注並追隨紅人,不單單是因為商品所具備的吸引力,更多的是因為網紅帶來的內容。還有一批人是因為非常認同網紅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潛移默化間成了“鐵杆粉絲”。
(2)紅人經濟的用戶運營。
互聯網時代做的是流量運營,淘寶“雙十一”“雙十二”也是如此。而流量、用戶運營則是紅人經濟裏的關鍵詞。張大奕的粉絲超過380萬人,盡管她的衣服賣價偏高,但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售罄,這不僅僅是因為網紅的吸引力很強,大半的原因在於她非常善於營銷。
(3)無線時代紅人經濟大發力。
現在的無線用戶突破9億人,從2015年度的Q3數據看,移動電商的成交額達到5199.9億人民幣,移動端電商占比56.7%,遠遠超過PC端,這是整個中國大盤的數據。
無線時代的特征
(1)個性化。每個人的手機APP都不一樣,在電商領域大量的人需要獲取不一樣的東西,每一個紅人都是一種態度、一種風格的代表,所以每個人都是個性化的。
(2)年輕化。在無線時代,年輕人願意嚐試各種各樣的東西。
(3)強場景。無線領域一天有過億的活躍用戶,平台裏有10億商品。2015年9月份的發布會表示,未來3年將分出20億傭金到市場,單個店鋪12月份的無線流量占比甚至能達到97%。
B2B、B2C、O2O,哪一種力量造就網紅經濟快速發展?
粉絲經濟是一種發端於粉絲自身的經濟形式,像羅輯思維、Papi醬、二更食堂等平台以明星平台的形式聚攏,再通過情感驅動來號召粉絲購買,實現變現,這種經濟被稱為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源於文化本身,借助明星的號召力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行為,並從中產生利潤。一個平台或一個項目是否具有情感驅動力是判斷它們是否為粉絲經濟的關鍵指標。
傳統經濟大多強調公司或者團體的作用,很多項目需要集體運作才能變現。粉絲經濟強調的則是以情感為紐帶的粉絲自傳播力量,這種力量累積和發酵而成的長尾效應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產業鏈。
利用源自粉絲自身的情感驅動力,借助互聯網媒介,粉絲經濟已經成為當下“互聯網+”領域一股強大的力量。同B2B、B2C、O2O等互聯網經濟形式不同,粉絲經濟直接依托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作為粉絲經濟最為直接的一種表現形式——眾籌,特別是文化眾籌,將情感驅動的內生動力發揮到極致。因為眾籌本身就帶有強烈的社交意味,這種感受能將以情感驅動為主的粉絲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目前,多部影視作品以影視眾籌的形式,利用網紅在互聯網上的強大號召力,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等渠道對電影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傳播,吸引粉絲前往視頻網站點擊迅速實現粉絲經濟的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