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商業模式遭到顛覆,電商和社交化營銷開始逐漸主導市場,網紅經濟由此誕生。網絡紅人的收入超出了想象:在過去的2015年,淘寶店鋪銷量輕鬆破百萬、七位數簽約大牌、出場費可達十萬元,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在數量與規模上依然處於起步階段,但網紅經濟這一新的營銷現象,正逐步改變著整個行業。
網紅經濟正在走向品牌化?
(1)網紅經濟漸熱。
網絡紅人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形成龐大的粉絲效應,一個優質的網紅擁有多達百萬的粉絲。而粉絲的關注度已成為淘寶紅人店鋪中強大的變現能力。如今“85後”“90後”已成為消費主力,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用戶逐漸趨向年輕化,網紅經濟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優勢。
互聯網大潮下,依靠規模化經營的傳統服裝品牌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注重流行化、個性化的,甚至是獨特設計的小眾品牌將受到年輕消費者追捧。
從供應端看,常規服裝電商運營一般包括選款、上新、銷售、獲得流量,最後對尾款進行處理;網紅模式則是通過出樣衣拍照、粉絲互動反饋、打板投產以及上架銷售的流程,服裝上新周期快且效率高。
(2)從賣貨到賣品牌。
當前,網絡紅人逐步開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自行設計,甚至自建工廠,走向品牌化。業內人士認為,淘寶已經成為網紅推薦生活方式、醞釀自創品牌的平台。
從最開始的買手製,到後來自建工廠打板生產,產品趨向個性化和流行化,品牌化將成為網紅店鋪生存與突圍的重要因素。未來網紅店會漸漸往品牌化方向發展,一是走向輕資產模式,二是走向傳統製造業。
(3)產業變革即將到來。
伴隨著國內經濟持續走低,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大宗商品也進入“寒冬”,未來甚至會出現市場規模持續萎縮的現象。網紅經濟成為新的營銷現象,在運營模式以及未來發展上有很多值得傳統企業借鑒的地方。
(4)變現能力超越傳統廣告。
耳熟能詳的化妝品電商平台——聚美優品,其CEO陳歐在創辦聚美優品之後,迅速積累起自己的“網紅光環”。2014年,陳歐被《人民郵電》報評選為“2014年中國互聯網十大風雲人物”之一,理由包括“我為自己代言”的“陳歐體”。除了火熱一時的陳歐體,他從2011年起就開始參加天津衛視的《非你莫屬》節目,以及《快樂女聲》評委團和《天天向上》。此後,他多次在電視、網絡上“拋頭露麵”,而他的公司也以超快的速度發展壯大。
歐萊雅集團也以高達七位數的酬金簽約在Instagram上擁有220萬粉絲的瑞士時尚博主Kristina Bazan。
“網紅”作為2015年的關鍵詞之一,不僅僅意味著博取眼球和新聞話題的網絡人物,強大的變現能力逐漸讓網紅超越傳統的平麵、電視廣告,成為品牌青睞的合作對象。
(5)幕後推手全方位營銷。
網紅經濟的最大優勢在於粉絲的轉化率。轉化率在5%以上的網紅一般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而國內頂尖網紅的粉絲轉化率可達20%,即100萬粉絲中有20萬人會到網紅的店鋪購物。
隨著網紅經濟的興起,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專業的網紅孵化公司,目前還有一些公司正在籌劃上市。它們主要為網紅提供三大服務:從設計、生產、打板、做樣到包裝的供應鏈;傳統淘寶的運營服務以及微博推廣網紅,擴大其影響力。部分孵化公司不僅打造出了不少皇冠淘寶店鋪,甚至吸引到了風投的關注。
(6)粉絲經濟改變消費模式。
除了長相和身材,網紅也需要一定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影響力。網紅經濟的背後反映了社會環境和社會心理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變化。近年,互聯網帶來的變革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都在逐漸改變。網紅向其受眾傳播的不僅是簡單的產品,更是一種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消費場景以及個人魅力。與其說粉絲是在買一雙鞋、一件衣服,不如說是在購買他們信賴的網紅所創立的生活樣本和人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