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誕生之謎(2 / 2)

相牽於天地之間,還有一個美好的期冀催著,他們肯定會有男女間的衝動時刻吧?家中是忙亂而又略顯狹窄的,九個女兒,跛足的兒子,還有妻與妾,真的是連做愛的時間與空間都難得尋覓了。那麼,這清靜而又生機盎然的尼山,真的就是他們最好的“家”了。不要將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想得過於禁錮,列國的競爭,早已讓“禮崩樂壞”了,何況人性的原生的力量,是會衝破任何阻礙的。那個居於簡陋的廟宇中的“神”,很難聽到他們的祈願,但是兩顆心卻是那樣的真誠與熾熱。何況這雪中的恬靜,更讓他們沉浸於熱烈的衝動與歡樂之中。

懷孕的喜悅與恐懼肯定要折磨著這對老夫少妻的。怎能不喜悅,那個老夫,幾乎將這次懷孕當作他最後的希望;那個少妻,更是第一次體味著母性的溫柔與甜蜜。當然,還會有恐懼伴隨:會不會還是個女孩?會不會又生下個殘疾?

他們來尼山的禱告更勤更殷了。

終於,公元前551年夏曆八月二十七日到來了。這一天,在魯國的昌平鄉郰邑的尼山,顏征在生下了她與叔梁紇的兒子,那個將要對中國與世界產生深刻而又深遠影響的孔子。

是在一次祈禱的跪拜中擾動了胎兒,還是因為“野合”不被流俗接受而不得不外出生產?尼山東山坡下的一個不大的山洞,真的就成了孔子誕生的地方。孔子因尼山而得名,尼山更會因孔子而流芳千秋萬載。隻是原來的尼丘山,卻要因為避孔子“丘”字的諱,而叫尼山了。

千百年來,關於孔子的降生,流布著許多的傳說與神話。如《祖庭廣記》載:孔子父母上尼山禱告時,上山時草木之葉皆上起相迎,下山時則草木之葉皆下垂相送;還說孔子誕生之夕,有二龍繞室,五老降庭,顏氏之房聞鈞天之樂,並有聲音從空中傳來,“天感生聖子,降以和樂之音”。《珍珠集》說:征在夜夢二龍自天而下,因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於空中而來,以沐浴之,天帝下奏鈞天之樂,列於顏氏之房。《拾遺記》稱:孔子未生之先,有麒吐玉書於闕裏,其文曰“水精之子,繼衰周而為素王”,顏氏異之,以繡紱係麒之角,信宿而去。還有什麼顏母生孔子於山坡草地上,血將身下的草染紅,自此那塊地上的草就成了紅色,並且再也不長荊棘,那個山坡從此就叫紅草坡。什麼聖人生,黃河清,什麼生在山洞中之後,老虎來喂養,老鷹用翅膀來打扇……

其實,就是一個六十多歲的武士與一個不滿二十歲的普通女人(有人說他們相差五十四歲),在尼山的山洞中生下了一個後來叫作孔子的兒子,這個原本十分普通的小山洞,也被命名為坤靈洞,或曰夫子洞。這個男嬰是與其他的嬰兒沒有什麼兩樣的,至於後世流傳的孔子長相的“七露”、“四十九表”之說,純粹是想人為地把聖人與普通人區別開來,是沒有任何依據的。耳目口鼻的“七露”即眼露白,眼白不是像平常人一樣在黑眼珠的兩旁,而是露在黑眼珠的下方;耳露輪,兩耳後貼,將正麵輪廓裸於外麵;口露齒,嘴大且不需張開就會將門牙顯示出來;鼻露孔,兩個鼻孔上翻外露。“四十九表”則是“反首、窪目、月角、目準、耳垂、珠庭、龜背、龍形、虎掌、胼脅、參膺、河口、海目、山臍、林發、翼臂、虯唇、注顏、隆鼻、阜頰、堤眉、地足、穀竅、雷聲、澤腹、昌顏、均頤、輔喉、駢齒……”。簡直是通體“神異”,“孔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了。

還是司馬遷厲害,他知道即便是孔子,初生之時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嬰兒罷了。他在《孔子世家》的開頭,有一段關於孔子出生的簡潔明了的概述:“孔子生魯昌平鄉郰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姓。”其中“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是說他剛出生時頭頂是凹陷的,所以就給他取名叫丘。頭頂的凹陷,不是神奇,隻是一種缺鈣的表現。

這裏沒有神話。

因為孔子,我多次去曲阜的尼山拜訪。尼山孔廟和尼山書院就掩映在千餘棵清秀筆挺的古柏間。這種柏樹,在世界上也許是絕無僅有的:從根至梢,不生一個樹枝,扁扁的、香香的柏葉,從根長到頂就長在樹幹上,七八米十幾米不等,棵棵都是墨綠的一個獨杆,一如一杆杆如椽之筆。形狀像筆,又是中國文宗孔子的誕生地,人們便將這種柏樹呼之為“文柏”。“文柏”這名叫得真好。質香軀挺,得天地之精魂;淡雅清苦,沒半點奴顏媚骨。非是這樣的文腹,便釀不出《論語》。深秋的尼山,安憩而荒涼。當暮靄潛侵,周遭漸入朦朧的時候,這些原是偉丈夫似的古柏,便幻化作一群美妙絕倫的倜儻女郎,袍飄袖舒,舞姿奔放,整個尼山便成為生命無拘無束地飛翔的極樂世界。在這裏,在這時,永恒便是一瞬,一瞬也成永恒。

當舞動的柏林,銜起一輪古老而又新鮮的明月的時候,五溪正在尼山腳下彙流。柏林間的觀川亭裏,不老的孔子還在吟詠:“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