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列國:肅慎之箭(2 / 2)

鄭國不僅無人接待這群流亡者,這個國家的世風之糜頹,也讓孔子不能有長遠的圖畫,於是他又帶領弟子們直奔陳國。

根據《孟子》記載,“孔子微服而過宋。是時,孔子當厄,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到達陳國的孔子師徒,就住在司城貞子的家裏。司城,本是宋官名,陳也有這樣的官,貞子是他的諡號,有這樣的諡號,當然是一位國內有名的賢君子。一路遭受冷遇的孔子師徒,驟然受到司城貞子的尊重與熱情接待,一定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是司城貞子,為陳湣公(陳侯周)推薦了孔子,也是司城貞子,讓孔子下了仕於陳的決心。雖然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職位,而且俸粟也沒有衛國優厚,但是對於顛沛流離的孔子師徒來說,起碼有了一個安居以圖將來的地方。

孔子師徒在陳大致住了三年,即從公元前492年(魯哀公三年)到公元前489年(魯哀公六年)。三年時間,陳湣公還是僅僅把孔子當作一個他“禮賢”的擺設,致使孔子無所作為。在陳,曆史上隻留下了“肅慎之箭”的故事,證明著孔子的博學。

據《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在陳期間,有一次他正與陳湣公或討論問題或說著閑話。這時,突然有一隻鷹從天上急速地落於庭院中的大樹上,一會兒工夫,卻又跌地而死。大家都很驚奇,圍觀的時候,發現這隻鷹身上帶了一支箭,箭頭是由砮石製成,箭杆則是用楛荊木做成,箭長一尺八寸。這種箭的來曆,不要說陳湣公身邊無人知曉,就是天下知道的人也已經很難找到了。

是孔子給了陳湣公一個詳細確切的答案。孔子告訴陳湣公,這種箭產生於北方的肅慎國。那是在周武王平定了天下之後,各國都把自己特殊的物品拿來進貢。肅慎國就是將這樣的箭進貢給周武王。武王很欣賞,並命人在箭上刻下“肅慎氏貢楛矢”六個字,並將此箭分賞給了大姬(武王長女)配虞胡公而封於陳。這也是古代的禮製,分封給同姓的是珠玉,用來表示親近;分封給異姓的是貢品,以誌遠服。說完,孔子還請陳湣公派人到倉庫找找,看看是否還能找到這樣的箭。讓陳湣公驚奇不已的是,他的倉庫中,真還找到了這樣的箭,楛荊木的箭杆上,正鐫刻著“肅慎氏貢楛矢”六個字。

在陳住了三年,恰遇吳國侵略陳國,陳國政局混亂,孔子師徒又不得不避兵離去。這一年是公元前489年(魯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