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海圖,在山東蓬萊角燈塔和遼寧省老鐵山角燈塔之間連一條直線,這就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車由島,恰似兩海交彙線上的一塊界石。這個海拔73.5米,僅有0.05平方公裏的小島,在浩渺的汪洋大海之中,簡直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粒。然而,海深魅力大,島小情趣多,島上棲居著上萬隻海鷗,被稱為“萬鳥島”。
車由島,遠遠望去,酷似一艘錨泊的登陸艦。全島海岸線長1.25公裏,海岸地貌懸崖陡壁占90%以上。這些如劈如削的斷崖,係石英岩與板岩互層,節理發育,破碎性強,經風化和海蝕,崖壁此凸彼凹,石階、石台、石窟、石穴,鱗次櫛比,形成一座自然的海鷗“石樓”。
每年4-5月間,成千上萬隻海鷗在度過蜜月之後,紛至遝來,在島上做巢安家,產卵、育雛,繁衍後代。秋季,它們攜兒帶女飛往黃海、東海一帶越冬。
乘船臨島,仰望岸壁,隻見斷壁上鷗影綽約,噪聲盈耳;漸近細看,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鷗鳥的巢穴頗有層次,頂樓高達60-70米;底層,接近岸邊,伸手可及。橫看一排排,縱觀一層層,上下毗連,左右結鄰,一片片乳白色的鳥糞,猶如大雪壓頂,又似塗料粉飾。在這裏,沒有廝殺掠奪,沒有侵襲防範,在“和平共處”的氣氛中,上萬個小家庭,組成一個“石樓村”,堪稱海鷗王國。
海鷗的集群,是它本性的特征之一。群體遷徙、群體覓食、群體落戶,有利於分享信息和交配繁殖。特別是防禦“外族”入侵時,可眾誌成城,體現“群威”。
初登車由島,鷗鳥翻飛起舞,禮貌待客,不時地“好一好一”拍翅歡迎。不過,鳥敬人一尺,人需敬鳥一丈,人馬才能和睦相處。昔日,島上駐軍視島為第二故鄉,待鳥為親密戰友。他們進島出島,鷗鳥群飛迎送;上哨下崗,鷗鳥隨飛作伴。鳥在島上人不孤,人在島上鳥不驚。島上的草、樹、花、鳥有情,也激起了子弟兵的鄉土情。每逢安排海上實彈射擊工程時,總要考慮避過鷗鳥的孵化期。有一次,拍攝《齊魯海疆》的電視台記者臨島,要取萬鳥競飛的壯觀鏡頭。也許鷗鳥長期受寵,無所畏懼的原因,受到驚擾,卻不群起齊飛。無奈,守島駐軍首長特地請示上級批準,鳴槍驚鳥。當衝鋒槍對空發出一陣刺耳的巨響時,海鷗傾巢而出,翻飛、盤旋的身影遮天蓋海,驚呼亂叫的鳥語鼓耳震膜,車由島在千羽萬翼之下,使人感到猶在雲中浮沉,在雪海裏遊蕩,身不由己,躍躍欲飛。海鷗翱翔的壯觀,終於攝入了鏡頭。
在一個踏肩可及的石穴裏,羽毛、海草的鋪墊上有3枚灰綠嵌有褐色斑點的鷗蛋。沒料到,陌生人的行為卻驚了巢。隻見雌鷗“嘔一嘔嘔一”地發出警報,左鄰右舍立即作出自衛的反應。它們召之即來,傾巢而出,形成一個強大的聯合陣容,群笆而攻之。有的抗議、示威、驅趕;有的輪番俯衝,用翅膀撲打;有的“拉屎投彈”,非把陌客“炸”走不可。陌生人隻好敗下陣來,離開鷗營地,向來路退縮。
由此可見,海鷗雖沒有猛禽的利爪、銳喙,用以進攻和內衛,但它們基於母愛的本能,同族的感情,眾誌的威力,卻以多勝少,以弱克強,有力地捍衛了自己的領土和主權。正是這種繁衍後代的本能和母愛,給了這些看似聖潔的嬌禽難以想象的勇氣和鬥誌。所以,在海鷗群集的地方,沒有雕、鷲一類猛禽的立足之地。
車由島,海防大門的銷栓。這裏有強列的國防意識,有萬眾心的防禦體係。這裏,海域開闊,麵臨竹山漁場,背依渤海漁場,育雛期食物豐富,棲息環境優良,是海上一處難得的自由樂土。難怪人們形容,在這個獨立王國裏待久了,說不定毛孔裏會生出羽毛,兩臂能演化成翅膀。
鳥語趣談
俗語說,“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蜂飛蝶舞,蟲鳴鳥囀,氣象萬千。動物之間的聲音語言、行為語言、氣味語言,豐富多彩,奧妙無窮。
候鳥的鳥語,給海島增添了無限的生機。鳥的語言,主要是聲音語言。鳥,沒有聲帶,它靠鳴管和富有彈性的鳴膜受呼吸氣流的作用,震動產生的。善鳴的鳥類,在鳴管外部有靈活多變的鳴肌5-6對,控製鳴膜的鬆緊。加之鳥的口腔、舌頭的靈巧協調,所以,啼鳴高低抑揚,優美動聽。
鳥兒為表達不同的感情,傳遞不同的信息,會發出各種聲音語言。如:叫伴、集合、轉移、隱蔽、覓食、報警、掙紮和歌詠、求愛等。據辨識,島上棲息的候鳥,鳴聲可分為一般敘鳴和雄鳥求偶的囀鳴兩種。春光明媚,候鳥北遷。黃雀、藍磯鶇、灰掠鳥、黑枕黃鸝、燕雀、金翅雀、蠟嘴等,是眾“歌手”中的佼佼者。它們充腸飽肚以後,站在枝頭上,沐浴著和煦的陽光,梳羽理翎,盡情高歌,招引伴侶。鳥兒在山林的舞台,談情說愛,邢高亢的、悠揚的、渾厚的、纖細的、顫抖的、短促的蜜語,組成一支情歌大聯唱。鳥兒歌唱的根本原因是光照。光照直接作用於鳥的內分泌腺而產生激素。通過血液循環,促進生殖係統發育。所以,春光和煦,日照時間長,候鳥在遷徙的蜜月裏,盡情高歌,也給海島帶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