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陛下我過跟他們不能講道理
陳應的犀利的目光緩緩掃視著眾臣,臉上掛著玩味的笑容,道:“剛剛是誰要彈劾本大將軍?”
“彈劾!”
彈劾你妹的彈劾!君不見,陳應站在太極殿中,手握著鮮血淋漓的橫刀,虎視眈眈。大有一言不合,隨時可能砍下來的架勢?彈劾他,那不是壽星公吃砒霜,嫌自己的命太長了嗎?
更何況,站殿將軍根本就沒有出來阻攔。
如果李建成露出恐懼之色,那有可能是陳應想謀反,可是李建成的神色如常,顯然這是經過李建成默許的。
陳應發出一聲暴喝:“都啞了嗎?沒死的話就吱一聲!”
這一聲暴喝如同晴霹靂,嚇得在場的數百官員渾身一震,膽子大的差點沒一屁股坐到地上,膽子一點的更是雙股顫栗,尿意盈盈。
在場的武將或武勳官員,看到這一幕,心中甭提有多開心了。他們望著平時需要高高仰望的重臣或門閥傑出子弟,此時這些人,人人身子抖動如同篩糠,汗如灌漿。武將們麵麵相視,彼此都從眼中了開出了解氣的意思。
這些日子以來,這些孫子們上竄下跳,針對武將們橫挑眉毛豎挑眼,左右揪著不是。至於禦史和言官們,更加像打了雞血一般興奮。不是彈劾他們私德有虧,就是彈劾他們暴虐,或者毫無仁性,嗜血好殺。
有的武將官員,根本就沒有辦法辯解。比如滿口髒話,舉止粗鄙,這些武將的通病,也是他們可以與大頭兵打成一片的唯一辦法。真以為翩翩君子能指揮動這些大頭兵?那絕對是一個屁。
《三國演義》裏吹上去的諸葛孔明,儒將典範。事實上呢,劉備早期的軍事行動,實際和諸葛亮都沒什麼事,他都是搞搞後勤什麼的。很多所謂的軍事計謀都是杜撰的,部分曆史上是有的實際上出謀劃策的根本不是諸葛亮,可惜被掛到諸葛亮的頭上。
劉備入川帶的是龐統,平定益州後,他的頭號謀臣是法正,軍事上長期都沒諸葛亮什麼事。隻有劉備死後,諸葛亮才浮出水麵。平定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軍事上蜀軍正規軍的戰鬥力對少數民族的烏合之眾有壓倒性優勢,諸葛亮的目的是平複少數民族,在這裏正是體現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至於之後的北伐,諸葛亮那也都是穩紮穩打,耗費了大量國力的前提下,並未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戰果。
武將興高采烈,而文臣們則如喪考妣。直到現在,他們才發現陳應竟然是如此恐怖的人物,跟這樣的人作對,那是會出人命!
他們的預感很靈。
在陳應的怒吼聲中,剛剛接任左武候衛大將軍的張懷威立即率領左右武候衛十個折衝府,三十個團的唐軍精銳部隊,湧上長安城的各個坊裏。每個坊裏街道上,直接架起拒馬,設起路障礙,成群結隊的武候衛士兵們,或手持弓弩,或手執刀盾。
在正規武候衛士兵們身後,則跟著坊裏裏正率領的步弓手,這些士兵大都是唐軍之前退役的士兵,年齡也大都偏大,他們雖然保持著沉默,但是身上的殺氣卻非常濃烈。
平民百姓看到如此多的士兵們湧上街頭,特別是騎兵,鐵路如雷,橫刀刀光如境,看到這些威武雄壯的唐軍士兵,百姓們兩腳發軟。
原本,世族門閥擾亂長安城的主力軍,就是這些平民百姓,老弱婦孺們,他們在世族門閥的指揮下,要求政府接受他們的意見,懲罰通敵叛國的山東經略安撫使蘇定方。
嚴懲生性暴虐的右武候衛大將軍尉遲恭。
嚴懲縱子行凶的右屯衛大將軍馮立。
嚴懲背宗忘祖的尚書右丞相、刑部尚書、參知政事相國韋挺。
嚴懲賣官鬻爵的左監門衛大將軍李安儼。
嚴懲……
如果李建成真正接受民意,嚴懲這些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官員,李建成就會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此時分布在各個坊裏、重要街道的左右武候衛士兵們,拿著鐵皮喇叭,朝著逗留在街道上的百姓吼道:“奉大司馬大將軍陳令公之令,對長安實施戒嚴,限爾等一刻鍾之內回家,在戒嚴令正式取消之前,任何人不得在街頭停留,不得公然集會,不得公開發表任何不負責的言論,更不得對朝廷、官衙、軍隊實施任何形式的人身攻擊,違令者……”到這裏,那個冰冷的聲音停頓了半秒鍾,語氣令人不寒而栗:“格殺勿論!”
真正的百姓們,瞬間被左右武候衛的官方宣言給嚇傻了。畢竟,民麵對官的時候,然性的處於劣勢。
百姓們下意識的,習慣性的服從官府的指揮與按排。
眼看著真正的百姓緩緩離開,人群中的世族門閥的水軍們馬上做出了應對之策。
他們朝著左右武候衛的士兵們叫囂道:“我們就不離開,你能拿我們怎麼樣!?”
“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憑什麼包庇他們這些罪犯!”
“日昭昭,理何在!”
“你們這些卑賤兵痞兵算什麼東西,敢在老夫麵前耀武揚威!有種你們就殺了老夫,讓老夫看看你們是怎麼格殺勿論的!”
“尉遲恭的狗腿子,有種你們就殺,沒那個種的話,還是滾回吃奶吧!”
“聖子在朝,你們這些魑魅魍魎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殺啊,過來殺啊!我們才不怕你們呢!有本事把我們都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