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帶兵去要人(1 / 2)

“猜不透!”三個字,很自然的暴露了裴寂為人處世的謹慎微。但是這三個字也可以有很多解釋。

李淵頓時沉默了。

裴寂問道:“他要是有野心,為何要拒絕劉忠直?”

李淵瞬間明悟了。

劉忠直的胃口雖然不,可是與江山社稷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況且西北苦寒,地雖多,卻非常貧瘠,李淵劃給陳應名義上管轄的地方,相當於漢朝時期的靈武郡,然而即使在強漢時期,靈武郡人口不過二十餘萬,以十戶供一丁的原則,陳應控製那麼點人口,養兵五千就是極限,就算有野心,野心再大又能如何?

在這個時候,裴寂又道:“就算陳應再有野心,他的年齡也太了!”

聽到這話,李淵已經完全放心了。

陳應如今弱冠,在這個時代,有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法。就算有英雄豪傑,也不會投效陳應,無兵無將,沒有能臣謀士相助,陳應想辦捅破,就算有心,也會無力。

李淵登上大駕玉輅,朝著東宮走去。

望著李淵的背影,裴寂一臉苦笑。

李淵猜忌性非常重,裴寂卻知道大唐此刻根本沒有實力折騰。穩定壓倒一切,且不陳應未反,就算真反了,也要捏著鼻認,因為大唐實在沒有辦法樹立一個連強大突厥都束手無策的人。

盡管裴寂和李淵私交關係非常好,卻不代表二人的理念和思想一般無二。

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因為二人所處的位置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自然不同。李淵是皇帝,他考慮事情的出發點,從來都是李氏萬世一係的江山社稷。隻要威脅到了他的統治地位,就毫不猶豫的除掉這個人。

在與竇建德和王世充爭奪下的過程,王世充和竇建德都先後戰敗投降了李唐。然而,二人的待遇卻大不相同。竇建德雖然兵敗投降,然而李淵卻毫無遲疑的斬了竇建德,因為竇建德仁厚,深得人心。這對於李唐而言,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而王世充被押倒長安之後,李淵卻放了他,雖然最終他被獨孤修德所殺,事實上卻是私仇,與李淵無關。李淵隻所以會放掉王世充,主要是因為王世充濫用酷刑,痛失人心。就算讓王世充返回東都,他連舊部都招不到。對於李唐沒有威脅,所以他可以活。

但是裴寂則考慮的問題和李淵不同,他考慮的則是江山社稷和民生問題,陳應是一個良將,若是被李淵逼反,那肯定會起到一個惡劣的榜樣。將來誰還敢投降李唐?

所以,哪怕陳應真有反意,隻要他不正式舉起反旗,裴寂是不讚同將陳應扼殺在搖籃裏。因為這樣以來,會加重李唐統一下的進程。如果真到了陳應造反的時候,李唐軍隊鎮壓陳應就有理有據有節,大義不虧,下人也無話可。

要李淵與裴寂的最大的區別,裴寂隻是腹黑,而李淵從心到外,都是黑的。

……

就在劉忠直離開靈州返回長安的時候,陳應還像沒事的人一樣,該怎麼過就怎麼過。可卻愁壞了張士貴、張懷威、劉統、段士感、梁讚等人,他們做夢都擔心朝廷大軍殺到靈州,或是宣布陳應為叛逆。

不過,讓眾人提心吊膽的事情最終並沒有發生。

陳應則依舊帶著部隊正常出操訓練,時不時的帶著騎兵朝著突厥汗帳所在的懷遠晃悠一圈。

雖然陳應一直沒有對懷遠進行大規模的進攻,但是處羅可汗可是嚇壞了。

他打定主意,隻要開春,氣轉暖,他立即率領突厥人北上,就算在漠北凍死,也絕對不來懷遠。

這太嚇人了。

陳應率領槍騎兵雖然人數不多,不過千五之數。可是甭管突厥出動多少騎兵驅趕,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現在整個懷遠城,突厥人都惶惶不可終日。

東宮右衛率將領如何月京、高允權、陸德操、魏文忠等人,陳應也沒有讓他們立即返回長安,而是帶著他們進行每日每夜的操訓。當然,對於李建成的知遇之恩,陳應還是相當感激的。他也不想八年之後,如果大唐還按照原來的曆史軌跡運轉下去的話,玄武門之變最終不可逆轉,幫助李建成訓練出一支職業化、正規化的軍隊,不至於讓李建成輸得太難看。

陳應沒有自負的認為,自己會成為這場命運博弈的勝負手,他隻想盡人事,聽命。事實上在玄武門之前,提醒李建成根本沒有用。魏征也不止一次提醒李建成,要想社稷安穩,必殺秦王,隻是可惜,李建成根本沒有聽進去。

此時,陳應把東宮右衛率諸將領,當成普通士兵一樣訓練,交給他們一些後世的軍事,雖然這些知識隻是些微觀的、戰術方麵的東西。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東西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