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無事獻殷勤(1 / 2)

【800♂÷→網】,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唐初時期沒有五個兒子的竇名人叫燕山,然而卻有一個有五個兒子的竇略。竇琮聽到陳應教導武元慶、武元爽朗誦:“竇燕山,有義方,教子五,俱名揚。”,很自然的聯想到了他的曾祖父竇略。

竇略有五子,分別是竇興、竇拔、竇嶽、竇善、竇熾。每一個都有非常大的名氣。竇嶽任北魏清河、廣平二郡太守,英年早逝。竇善北魏中軍大都督、南城公從魏孝武帝西遷,仕至太仆、衛尉卿、汾北華瀛三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永富縣公。竇熾為贈少保、柱國大將軍、建昌公。竇興為大宗伯(注:《周禮》謂春官之長為大宗伯(àizōngbó),掌禮製,爵為卿。是相當於隋唐時期的禮部尚書。竇拔為北魏殷州刺史(今河北隆堯東)。

事實上竇略的五個兒子,最次的做到了兩郡太守(正四品上),最高的做到太傅,可謂之人臣的巔峰。這個時期的竇氏,一門五子,三公一侯一伯。特別是竇嶽、竇善、竇熾三個人,成了竇氏三房始祖。

陳應絕對沒有想到事情會這麼巧合,要竇略教子無方?恐怕竇燕山活著也不會自認為,他比竇略強。

可是那麼問題來了,竇略跟竇燕山並沒有半點關係?陳應如此編竇氏,一旦把這個謊言彌補不好,就很可能惹禍上身。當然,圓好了這個謊,好處自然也不會少。畢竟竇琮也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堂舅。

陳應還算有點急智,這個時代的所謂辯才無雙,其實無非是博覽群書,頭腦靈活,偷換概念,想了一圈,陳應訕然的笑道:“竇氏避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

竇琮點點頭道:“不錯!”

“紇豆陵氏世居燕山左近?”

“然也!”

“那武昌孝公謂之竇燕山有何不可?”陳應笑眯眯的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俱名揚。”

竇琮滿意的點點頭道:“自然可以。”

著,竇琮疑惑的望著武元慶和武元爽。

陳應此時對於竇琮的到來也是充滿疑惑,突然轉念一想,恐怕竇琮身懷著李淵的重大使命。所以陳應不敢怠慢,陳應指著武元慶和武元爽道:“這二位是義原郡公的大郎元慶、二郎元爽!”

武元慶甚是乖巧,拉了一下弟弟武元爽,齊齊向竇琮拜道:“元慶,元爽,拜見竇公!”

竇琮因為是在李淵起兵之前投靠了李淵,況且他又是李淵嶽父竇毅的堂弟,李淵便為竇琮為右統軍大都督李世民麾下的統軍之一,他曾跟隨劉文靜攻打屈突通,後來李淵登基為帝,竇琮也跟著水漲船高,封為扶風郡公,左屯衛將軍。

竇琮點點頭拿起陳應書寫的兩張紙,兩張紙上其實隻有區區四十八個字:“人之初,牲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芶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俱名揚。”

竇琮疑惑的望著陳應道:“陳大將軍,你這是?”

“哦,這是義原郡公夫人委托在下教導二人識文弄墨!”

陳應剛剛起了一個頭,竇琮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武士彠喜歡在向滿朝勳貴大散其財,結交朋友,真正的貴族,誰也不拿武士彠當回事。想來陳應此時還沒有認祖歸宗,一旦弄清楚他是侯莫陳氏之後,估計也會與武士彠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