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任重道遠時不我待(1 / 2)

裴矩是西魏大統十三年出生,如今已經六十有四,然而裴矩的身子骨卻非常硬郎,在接到任命之後,立即乘坐著陳應送給他的四輪馬車啟程,踏上了前往靈州觀軍的路途。

裴矩對於陳應所送的這輛四輪馬車非常喜歡,裴矩屬於那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哪怕如今已經六十有四,依舊手不釋卷。本以為這一場前往靈州,就會老死任上,沒有想到坐在這種馬車裏,一點兒也感覺不到顛簸,特別是茶杯裏的水倒到七分滿,都不會撒出來。

盡管出進入外麵已經冰雪覆蓋,寒風呼嘯,而是在四輪馬車裏四個角落兩廂照壁上點燃石炭暖爐,馬車裏卻依然溫暖如春。

裴矩先經醴泉縣、然後過奉(今乾縣)而不入,在永壽休息一晚、第二中午時分已經抵達了白土(今彬縣),進入白土縣境,裴矩感覺到了這裏與長安的大不一樣。從永壽縣到白土縣的官道修得極為平整,而且聽還不是官府組織修繕的,而是民眾自發的修建的,官道上往來著密密麻麻的四輪牛車,這種牛車盡管不像四輪馬車一樣高大巍峨,而是像戎車一樣無遮無攔,不過用來載貨或是五六輛戎車的裝載量。

白土縣盛產石炭,許多露的石炭礦到處都是冒著嚴寒往家裏倒騰石炭的民夫,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去砍柴了,因為辛苦砍上一幹柴最多可以燒三,然而隨便一個民夫一就可以弄夠一個月所燒的石炭。

裴矩大感稀奇,就停在路邊的一個酒肆內,找了一個老農拉起來家常。關中自秦漢以來都是帝都,所以關中百姓都是公子王孫見得多了,哪怕一看裴矩就知道非富既貴,這名胡子花白的老農也不怯場,侃侃而談。

從市井八卦到大唐國運,這老農都可以得四五六,盡管老農見識不高,很多東西都是他自己的臆想,可是裴矩仍然聽得津津有味。當裴矩讓店家端上來三斤冷切牛肉,湯一壺三漿時,老農談興甚濃,幾乎是知無不言。正中下懷裴矩下懷,慢慢把話題引到了經濟民生上。

裴矩將一路走來,他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牛車,車夫大多是老弱,還有一些女子,但他們看起來都很開心,話嗓門高,透著難得一見的精氣神就非常好奇的問道:“白土怎麼這麼多牛車?大家都拉石炭,能燒得完嗎?”

老漢揪著亂糟糟的胡子,灌了一大碗酒,抹了把嘴道:“自家用肯定是用不完的,可是長安城人多啊,這一輛石炭拉過去,能賺這個數。”

老農向裴矩伸出一把手,五指伸。

裴矩道:“五十文?”

“是五百文!”老農賊兮兮的道:“一人一牛,一個晝夜可以打一個來回。”

“老人家,你做這營生多久了?”

“也不算久,還有三滿十個月了。”

裴矩算了一下“這麼,今年年初就開始做了?”

“郎君是讀書人吧?聽口音,像是山東那邊的?”

裴矩笑道:“老人家見多識廣啊,這也能聽得出來?”

“嘿嘿,老漢我是也經常去長安,我們裴縣廷(對縣令的敬稱)就是山東人,聽還是山東聞喜名士。老漢我和他過兩次話,聽著口音像。聞喜是個好地方啊,出名士,也出好官,以前有個什麼裴世矩的,挺有名的。他為楊皇帝經營西域,打擊吐穀渾,並用計分間突厥,是個好官……”

裴矩找老農聊,就是打聽百姓對裴縣令裴宣機口碑了解一下。

裴矩晚年得子,裴宣機是裴矩四十歲的時候生的兒子,如今年方二十四歲,官居白土縣令。看來裴宣機做得不錯,至少口碑不差,他在長安並沒有得到裴宣機的惡評,如果地方上沒有惡評,最遲明年,肯定可以得一個上評。

白土縣是中縣,裴宣機是正七品縣令,再往上升就是從六品下州別駕或長史,而立之年升到正六品官不成問題,將來憑借著自己的麵子,太子李建成登基之後,至少可以蔭封晉升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