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楊恭仁的打算(上)
楊仁恭站在廊前,望著吹吹打打的迎親隊伍,他的臉上神色複雜,甚至夾雜著痛苦。弘農楊氏,始祖為西漢丞相楊敞,楊敞的玄孫楊震為東漢光武帝時任太尉,人送稱號“關西孔子”。
“知,神知,我知,你知!”,“四知”的典故,就來源於這位“清白吏”。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能繼承震公遺風,且均官至太尉,是為東漢“四世三公”。另楊震第五子楊奉的後代,也是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是一時顯赫。弘農楊氏,中國的一大傳奇家族。
隋朝的著名宰相,越國公楊素,其子楊玄感就是弘農楊氏的後人。事實上楊恭仁與楊堅同出弘農楊氏。
陳寅格與韓昇兩先生,曾提出楊堅與楊素皆不出自弘農楊氏的觀點,老程並不認同。陳老的理由有兩個,一是楊忠之父死於中山,何以楊忠客遊山東?二是楊堅母係是山東人,楊堅家應該出自山東楊氏。
韓昇的理由是名諱問題,楊堅的父親楊忠與楊震曾祖同名,兒子楊廣、楊俊又與楊震的九世孫、七世孫同名。
韓昇的法也是可以辯駁的,不光楊堅他們家有重名現象,弘農楊的其他家也有重名現象。比如開山老祖楊喜的兒子叫楊敷,然後楊震的孫子也叫楊敷,再往後楊素的父親也叫楊敷;北朝有個楊播是吧,唐朝又有個楊播(楊炎的父親,弘農楊氏扶風房)。其實如果一家人要避諱,那麼攀附的人更會避諱。也許隻能認為是譜係太遠,就不避了。
楊仁恭非常氣憤,因為李淵現在強行將楊蓉下嫁給武士彠,就是用這種方法在羞辱他們整個弘農楊氏。武士彠的父親武華,雖然把官做到了洛陽郡丞,然而他出身商賈,已經將武士彠打上了商賈的標簽。
雖然如今武士彠已經封為從一品應國公,但是誰都知道他這個應國公是怎麼來的,武士彠依靠的不是濟世安民,也不是經義文章,更不是戰功晉爵。河東衛氏始祖衛青,雖然出身低微,然而並沒有看不起衛青,因為衛青的爵位和功勳,都是以戰功,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在這個時代,爵位得之最正的還是戰功,其次還是文治,武士彠卻開了一個惡劣的口子,他的爵位和官職,都是用錢變身買來的。
李淵在太原密謀造反,武士彠非常大手筆的向李淵提供了五千餘人馬的裝備和大量糧草,李淵開唐,論功行賞,武士彠排名十二,封爵從三品壽陽縣公,後來李世民在淺水塬大敗,國庫空虛的時候,武士彠又向李淵提供價值十餘萬貫的糧食,解決了李淵的燃眉之急,李淵晉封武士彠為正二品太原郡公。
十萬貫雖然不少,弘農楊氏也可以輕易拿得出來,別十萬貫,就算百萬貫弘農楊氏也可以擠兌出來。武士彠倒好,送錢送上癮了,今年河東之敗,武士彠的原配相裏氏,在太原將武氏在太原名下的店鋪、田產還有宅院,全部折價賤賣給了太原王氏、太原溫氏,得錢六十萬貫。
李建成大勝歸來,李淵正是用武士彠進獻的四十萬貫,犒賞三軍。這個時候,李淵投桃報李,不僅封武士彠為工部尚書、從一品應國公,並且將他的堂妹楊蓉像貨物一樣,送給了武士彠。
楊恭仁氣得額頭的青筋凸起,手腕發抖。他不是大唐的官,他還沒有投靠大唐,他如今是白身,他現在很想奪路而走,去投奔王世充或者竇建德,不是因為二人賢名,而是咽不下這口氣。
就在楊恭仁快要爆發的時候,楊則滿頭大汗的來到他麵前:“大兄,我先去見一下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