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則此時的腦袋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立即派出人進駐函穀關,搶占各個隘口。稍鎮定細思一番,如此倉促出兵,縱然可以打唐軍一個出奇不意,實則沒有多少斬獲。
一旦奇襲不成,唐軍肯定會放棄這次偷襲的機會。王仁則非常不甘心。他的堂弟王玄應資質才能平平,整個王氏皇族之中,唯一可以與其不相伯仲的隻有堂兄王仁義。
守住函穀關,擊退唐軍並沒有什麼耀眼的戰績,取得千兒八百的斬獲,難以滿足王仁則的欲望。
崔彬祐看著王仁則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就猜測到王仁則肯定是想要一口把這支來襲唐軍全部吃掉。兩萬石糧食,如果以一個月食用計算,足夠兩萬人馬食用。也就是,這支軍隊應該不會低於一萬五千人,很有可能在兩萬或兩萬五千人馬左右。
王仁則想想感覺很有可能,這個消息是通過非常隱秘的消息渠道得到的,唐軍很可能還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知道了唐軍出動的消息,有心算無備,勝算非常高。更何況函穀關的地理位置極佳,長達一百四十餘裏的函穀山穀,到處都是可以算為伏擊的絕佳場所。
就算不打,前後一堵,闖進函穀關的唐軍一個也別想跑。反觀唐軍,此時根本就沒有什麼準備,一旦中被伏擊,除了投降,還能有什麼辦法??
最為關鍵的,一旦自己可以大敗唐軍,自己在王鄭朝廷裏肯定會樹立至高無尚的地位和威信,到時候王仁義也好,王玄應也罷,哪什麼跟自己爭呢?
崔彬祐道:“明公是想全殲來犯唐寇?”
王仁則點點頭,接著王仁則將自己的準備將計就計,引唐軍入甕的計劃與崔彬祐了一遍。這是一道連環計,一旦唐軍發現中計,無非三種選擇,投降、死戰或逃跑,無論唐軍怎麼反應,王仁則都會占據主動。他其實最期望的還是唐軍逃跑。
有一條戰法是他跟朱粲學的,那就是驅趕著潰兵,讓已方士兵化裝成敵方潰兵,混入潰兵之中,逃往敵方城池。隻要已方士兵進入敵方城池,就可以趁亂奪下城池。
若是可以順利的話,他還可以趁機奪下潼關。一旦潼關失守,對於李唐關中的形勢而言,將會有著莫大的影響,一旦是失去了潼關,關中就無險可守,陷入被動防禦之中,自己也可以率軍隨時兵臨長安城下。
另外,也可以趁著李唐反應不過來的時機,奪下蒲州。蒲州與潼關隔河相望,也是李唐與河東聯係的橋頭堡,隻要拿下蒲州,王鄭朝廷原本被動的戰略態勢,就可以轉死為活。進可以與孟津夾擊河內,退可隔離關中與河東,屆時李唐將遭受三麵襲擊,就算有地利可用,也會左右支絀,疲於奔命。
……
黑夜中,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王仁則在得到消息以後,就以駙馬都尉、冠軍大將軍單雄信率領本部與郭慶所部,共兩個營一萬餘人馬,沿著函穀關峽穀朝著潼關方向摸去。
由於狹長的山穀,山道崎嶇,單雄信所部如同一條火龍,在蜿蜒在山穀中急步前進。單雄信策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頭。單雄信是一員難得的勇將,不過演義中單雄信寧死不降李唐,主要是因為單雄信與李唐有仇。
這其實是虛構的情節,單雄信寧死不降唐是因為唐初時期的官場風氣。和秦瓊、程咬金、包括尉遲恭不同,單雄信是真正寒門。在李唐卻是由於世族門閥把持朝政,對於出身非常看重。所以單雄信也非常清楚,他就算投降李唐,也難以像羅士信、秦瓊、程咬金一樣獲得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