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單雄信投降吧(1 / 3)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既然有這種傳言,就足以明,陳應確實會某些讓人難以窺知的密法,在戰場上克敵製勝。當然,單雄信更雖然有點擔憂,不過,僅僅是擔憂而已。他更相信實力。

陳應本部兵力,集中在函穀道北側的塬上,而東宮左右司禦率卻在南部的塬上。中間雖然隔離了一道函穀山穀,然而此時而言,卻是然的鴻溝。別看函穀道底部最窄的地方僅能容下一輛重型馬車,也僅僅一丈多寬不到兩丈寬的樣子,可是要從山穀的南塬到達北塬,根本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幾乎是垂直的函穀道,人力無法攀登。除非借助繩梯,然後一時半會,唐軍將士也沒有這個東西,他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北塬的唐軍被他們消滅。

陳應那又如何?

此時陳應能動用的兵力不足八千,其中一半莫約三四千人馬被王仁則牽製在東側的北塬上,麵對五千多具強弩的壓製性射擊,唐軍弓弩手的反擊是微弱的,若非因為那一道一道屍牆的保護,恐怕此時唐軍已經被王仁則麾下的弓弩兵射崩潰了。

況且,陳應能調動的兵力不過三個折衝府,其中還留下數百名士兵看守著鄭軍戰斧營的俘虜,如果自己這一萬人馬還幹不掉陳應麾下三四千人,單雄信感覺自己可以去自殺了。

有自信是好事,然而自信太過了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陳應的親衛折衝府在阿史那思摩的帶領下,終於展開了第一波次的進攻。親衛部隊,一般而言不會上場,可是單雄信喜歡身先士卒,所以他的親衛是全軍最精銳的存在,而陳應又太過怕死,所以他的親衛裝備也自然是最好的。單雄信的親衛與陳應的親衛,可以都是王牌部隊。

單雄信不敢示弱,率領親衛迎著陳應的親衛來了一個王牌對王牌。

單雄信好歹還有上千騎兵,可是陳應的親衛騎兵隻有四百餘騎,比單雄信的親衛騎兵少了兩倍多。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在阿史那思摩的帶領下,陳應麾下的親衛騎兵,亮起了他們手中的鉤鐮槍,四米多長的鉤鐮槍槍刃在白雪的映照下,閃爍著森寒的寒光,風馳電摯般衝了上去。

單雄信麾下的親衛騎兵率先朝著陳應的親衛騎兵放箭,但是應弦之下墜馬的人並不多,漢人的騎術與突厥騎兵差得太遠,能在馬上準確命令敵人的畢竟隻是少數。況且,陳應的親衛騎兵裝備的居然是高錳鋼打造的明光鎧甲,當然這種明光鎧甲,遠遠比不上陌刀軍的明光鎧甲厚重,但是防禦輕騎的輕弓,自然是足夠了。

眨眼之間,陳應的親衛騎兵就與單雄信的親衛騎兵撞在一起,不過讓陳應感覺非常遺憾的是,他前後左右,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親衛騎兵,根本就沒有給他接敵人的機會。當然,如果是陳應真有單雄信或羅士信那樣高的身手,親衛也不至於不給陳應半點演示自己武勇的機會,隻是以陳應的武功,跟單雄信對戰,恐怕就是給單雄信送人頭,如果陳應被單雄信幹掉了,這一場仗,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排成密密麻麻隊形的鉤鐮槍騎兵,超過半米長的鉤鐮槍刃憑借著馬匹帶著的巨大動能,輕而易舉的洞穿單雄信親衛騎兵身上的鐵甲或皮甲,鉤鐮槍哪怕未能直接命中敵人,也可以用鉤鐮槍獨特的鉤子,將單雄信的親衛騎兵鉤下戰馬。

大多數情況下,鋒利的鉤鐮槍從前胸刺入,從後背穿出,在戰馬奔騰中巨大的動能帶動下,鉤鐮槍刺中的屍體,又快速的撕成碎片。

單雄信被眼前這一幕嚇得一個大跳,鉤鐮槍簡直如同絞肉機一樣,瞬間一個照麵將他的兩百餘名親衛掃下戰馬,利刃切割肉體與將士痛苦的慘叫起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