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求月票)
陳應手中是有一批繳獲的武器裝備,這些數量還真不算少,橫刀有三千餘柄,弓箭有將近四千張,還有五百餘具弩機,至於甲胄連皮甲也算上有將近八千套,特別是重裝兩千套,戰馬將一千五百餘匹。
關鍵是這批繳獲的裝備,陳應大都看不上。就連王仁則視為魂寶的重裝鐵鎧,在陳應眼中,大約也就是廢舊鋼材的價值,需要回爐重鑄造。兩重重鎧甲重達四十五斤,然而其防禦力,還不如高錳鋼打造的明光鎧甲,然而明光鎧甲比兩重重鎧的重量輕了將近十斤,在戰場上多讓重裝步兵負重十斤,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戰鬥支持時間最少也要縮短將近半個時辰。
陳應將這兩千套重裝鎧甲有的換了物資,至於戰斧營那兩千多柄開山戰斧,它們的下場進了輜重,用來砍伐木頭、搭建營壘,效果著實不錯。
至於在北塬戰場上和王玄瓊手中繳獲的四千餘張弓箭,不是因為製作粗劣不堪,就是張力不夠,四千餘張繳獲的弓箭中,居然有多達一千餘張弓隻有七鬥張力,這樣的張力即使發射輕箭,也勉強可以達到八十餘步,不過最效殺傷,隻有三十至五十步,如果麵對鐵鎧裝備的目標,那就隻要一曲涼涼斷人腸了,他們就算是射上十箭,也射不死一個目標。
七鬥弓不具備穿鐵鎧目標的能力,就好比拿著一柄手槍,對著一百米外戴著斯拉夫頭盔,身穿納米防彈衣的目標,除非有兩彈子彈命中一顆,或者可以對目標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否則就是隔靴撓癢。
在陳應看來,用這種七鬥弓裝備軍隊的人,都活該拉出去槍斃。因為七鬥弓屬於獵弓,除非麵對無甲目標,否則幾乎沒有用處。在陳應看來大唐長安武器監出產的一石以上的弓,勉強可以用,至少可以發射重箭,對敵人目標進行壓製性覆蓋。鎧甲也好,最好的陳應的弩坊裏生產的鋼弩,如果讓這種足足有三石張力鋼弩裝備全軍射生軍,對於敵人而言,那才是一種災難。
陳應利用彈簧鋼打造的弩機雖然不像蠍子弩一樣,可以命目三四百步之外的目標,可是對於一百八至二百步的目標,卻毫無壓力。在這個距離上,突厥人的騎兵,隻能幹挨打不能還手,突厥騎兵至少要承受三輪甚至上的弩射射擊,才能勉強進入他們騎弓的有效射程之內。
三輪弩箭,哪怕是突厥最精銳的王帳親軍附離軍也會繞著走。
最關鍵的是這種弩機,結構非常簡單,可以分成十七個部件,全部都可以鑄造,一爐鋼水,經過配料、攪拌,就可以直接澆築,經過簡單打磨,組裝一下就可以組成這種威力犀利的弩機。
陳應的那個弩坊裏隻有不到三百名工匠,他們表現一之內製造五百具弩機,絲毫沒有壓力。
至於蠍子弩,那是屬於戰術支援性武器裝備。弩坊製造起來難度大,生產速度慢,況且造價也不便宜,值得一指的是,魏征的反對,李建成直接拒絕了,他揮筆寫下“準卿所請,從繳獲物資中扣除三十萬貫,用來采購所述物資裝備,其他繳獲的黃金、白銀,如數運至長安……”
魏征非常疑惑,毫不客氣的道:“太子殿下支持陳應如此做,這和敗家仔有什麼區別?”
畢竟,大唐的日子也不好過。特別是去年河東遭遇劉武周的兵災,幾乎收不上來賦稅,不僅收不上來,還要朝廷撥款修建城池,安撫家破人亡的百姓,哪怕隻是意思意思,每戶役亡的百姓也要發個千兒八百錢的喪葬費。可是因為劉武周的兵災,河東諸州縣死難人數超過三十萬人,這一項就掏空了唐朝的國庫。
別的官員不好,至少魏征還是在等著朝廷的俸祿下鍋。所以這七十萬貫的繳獲,可以極大的緩解大唐朝廷國庫的空虛。
然而,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李建成和魏征考慮的角度也不同。李淵是明顯偏袒李世民,如果消滅王世充,那麼肯定會賞李世民。宮中已經隱隱有風聲傳出來,一旦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占領整個中原,李淵將加賞李世民為策上將,下兵馬大元帥,位列諸軍將軍之上,成為大唐兵馬的統帥。
這給李建成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李建成空有監國之名,卻無監國之實。李世民雖然沒有監國之實,卻可以以尚書省尚書令的名義,統領六部,掌握朝廷的重權,如果再讓李世民成為下兵馬大元帥,那怕李世民肯定會膨脹。
李世民身邊的大紅人李孟嚐任右威衛將軍、杜君綽遷右領衛將軍、鄭仁泰任右武衛大將軍,獨孤彥雲任左領軍將軍。也就,在十六衛將軍中三十二個將軍中,李世民已經控製了三個將軍,一個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