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戮力北進直搗黃龍(1 / 2)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陳應出去來的這句話,對於在場眾人來,不是尖銳,而是意外。

特別是老辣如屈突通,他就非常精通明哲保身之道,在曆史上他作為隋朝降臣,位列淩煙閣十二,可以他是除了魏征之外,降臣中獲得待遇最好的一個。事實上雙方爭執的問題核心,屈突通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救或不救李世民,其實就是秦王府與東宮兩個陣營的較量。

屈突通舉重若輕的將問題踢給陳應,其實就是挖了一個坑,讚同劉弘基與王君廊的提議,陳應就會得罪秦王府,一旦李世民平安歸來,會把陳應恨到骨頭裏。一旦支持秦王府,恐怕李建成也會考慮陳應的屁股有沒有坐歪。

隻是,屈突通非常意外的是,陳應居然又把皮球踢到了朝廷那裏。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就最佳的借口與理由,而且讓人可爭議,無可辯駁。

在後世,人們常把外交權衡量為國家的主權重要因素,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外交權力也是皇帝最為看重的權力。私通敵國也視為十惡不赦的罪行之一。陳應把這個裁決之權上交給李淵,就等於把這個棘手的問題交給朝廷處理。因為這個和議的內容,有一個條款非常明確,要李淵明發聖旨,頒布下。

這就等於讓整個李唐朝廷的公信力也王世充背書,這樣以來,李淵就不好公然撕毀承諾。

屈突通的眼睛眯了像狐狸的弧度,與李世民出征前的那個晚上,李淵與他深夜相談話迅在腦際掠過。在那之後,短短半個時辰的時間,李淵了二十七遍中原,對於中原,李淵是誌在必得,同樣,李淵的底線絕對不會是在中原弄一個國中之國。

圓滑,懂得退讓是一個優秀政治家的必備品質。然而,陳應如此滴水不漏的表現,如果出現在一個年過半百的政客身上並不奇怪,可是陳應實在是太年輕了。

自從李秀寧認識陳應以來,陳應從來都走進攻,進攻,進攻的路線,李秀寧卻有點難以置信,這個男人會讓選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要知道當初,在靈州的時候,李淵的意思明明是與突厥緩和矛盾,可是陳應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動進攻突厥,並且直接與突厥始畢可汗、處羅可汗派出使節,逼迫突厥釋放之前俘虜的漢人百姓。

然而,陳應在這個時候提出這麼一個決定。

當然,李秀寧知道,哪怕此刻想不通陳應為什麼這麼做,但是李秀寧下意識的認為應該支持他。

和聰明人處事,就是比較簡單。李秀寧的目光與陳應的目光在空中一碰,李秀寧緩緩點點頭道:“如此甚好!”

這件事總算拍板決定了下來。

眾將領紛紛離開,就連長孫無忌和杜如晦也緩緩離開。就在這個時候,房玄齡卻把目光落在了屈突通身後的龐大地圖上,良久之後,房玄齡拽了拽快要走出大帳的杜如晦。

杜如晦恍然大悟。

屈突通、李秀寧、房玄齡與杜如晦一臉期盼的望著陳應。

陳應被四人看得有點不好意思,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道:“都看我做什麼?難道我臉上有花嗎?”

杜如晦咳嗽一聲,道:“還請陳應將軍坦言相告!”

“我需要時間……當然,秦王殿下被俘虜,對於我們大唐而言異常被動,但是……”陳應微微笑道:“這難道不是我們大唐統一北方最佳的機會嗎?”

屈突通一臉驚訝的望著陳應道:“陳大將軍的意思是?”

“其實我還有一個更大膽的計劃!”陳應指著黃河水道,指著通濟渠、然後就指了指永濟渠道:“從這裏洛陽到右北平,將是一片通途,如果秦王殿下被俘虜的消息傳到竇建德耳朵裏,他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