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頡利可汗大點兵(1 / 2)

“風吹草地見牛羊!”

敕勒川,牧草尤其茂盛。高達三尺的苜蓿草,幾乎可以將羊的背部淹沒,陣陣微風吹過,依稀可以看到牧草裏麵的羊群。這個情景正如敕勒歌裏所唱的那樣。隻是這樣茂盛的苜蓿草,也架不住多達數以百萬計的羊群狂吃。

如今僅僅在敕勒川,突厥人就聚集了三十餘萬控弦之士,四萬餘人馬的附離軍,還有多達十數萬人的牧奴。幾乎整個突厥族超過一半的人口,此刻都集中的敕勒川。超過五十萬的人口,自然不僅僅是突厥人,還有昭武九胡、栗特胡、漠北諸胡。如果放眼望著,此刻敕勒川到處都是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

其實,突厥人也好,柔然人也罷,所有的遊牧民族都不希望在春或夏打仗,塞外的冬是極其寒冷的,為了抵禦寒冷,人和動物,必須在春夏之季,積蓄大量的脂肪,否則很難熬過冬的寒冷。

從開春一直到冬,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日子。這段日子裏,可以讓牛馬羊就地養膘,如果沒有足夠的脂肪,對於牧民來,寒冬將是一個鬼門關。但如果這時候發動戰爭,那就是透支馬力,還沒有從去年冬的嚴寒中回過勁的牛馬將在劫難逃在寒冬,熬不過來的牛羊都已葬身風雪,而熬過來的牛羊馬匹。則處於耗盡精力後的虛弱期,這時候最是經不起折騰。這時候如果不顧惜戰馬的習性,強行驅之以戰,則可能許多馬匹很可能在經過激烈戰鬥負荷後大病一場,熬不過就死。熬過了也可能廢!

新任東突厥可汗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他也不想打。然而,按照傳統,剛剛睡了他後媽義成公主的阿史那咄苾,耐不過枕頭風的吹拂。事實上,義成公主跟他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如果讓李唐緩過這口氣,那麼對於突厥來,將會是滅頂之災!

剛剛開始,阿史那咄苾也自然是不相信的。他認為強大的突厥,捏死李唐就像捏死螞蟻一樣容易。

義成公主冷笑道:“匈奴人當初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他們現在呢?當初柔然人也是這麼認為的,結果被北魏打得一潰千裏,要不然咱們突厥會有那麼容易崛起?”

當然,義成公主隻是隋唐時代的人。他並不知道,這場戰爭,根本就沒有什麼正義或非正義,穿了都是為了生存之爭。遊牧民族想要中原的萬裏沃土,他們想牧馬江南。然而華夏卻始終認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所以為了保證華夏整體戰略安全,一旦華夏強盛起來,都會發動北伐。

秦朝的時期,秦始皇在統一之後,立即發動河套之戰,將匈奴人打得幾乎亡族滅種,好在有一群坑爹的六國貴族到處煽風點火,把秦朝玩殘了。當漢朝強盛起來以後,北擊匈奴。東漢也是如此。哪怕在曆史上以弱聞名的晉朝,同樣在也有過威風八麵的時候,在太康三年,鮮卑慕容涉歸起兵反晉,晉武帝命張華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張華到職後,立刻派任安北將軍的嚴詢征討鮮卑慕容涉歸,並在昌黎大敗之,殺傷數萬人,於是“撫納新舊,戎夏懷之,東夷馬韓、新彌諸國依山帶海,去州四千餘裏,曆世未附者二十餘國,並遣使朝獻。於是遠夷賓服,四境無虞,頻歲豐稔,士馬強盛”。

唐朝自然不用,宋朝也是以弱為名,所以然而太祖太宗兩任皇帝,在開國之初也發動三次北伐征伐遼國。當然明朝還有洪武征北,成祖五征漠北。

義成公主繼續給阿史那咄苾煽風點火:“你還記得處羅可汗所敗給李唐的那支鐵騎嗎?那個時候,那隻是幾千騎兵,一旦讓李唐統一下,他們將會集中全力之力,組建數萬,數十萬鐵騎,到時侯突厥應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