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人心爭奪戰(1 / 2)

“不行,不行!”竇建德搖搖頭苦笑道:“自王世充以下,王氏一門,再無梟雄之資,隻怕他們拖延不了多久。陰謀詭計,隻能逞一時之勝,朕要這個下,要得要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朕就是要與李淵這個匹夫比比,這個“道”是他占得多,還是我占得多!”

“陛下自然是命所歸,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淩敬恭敬的道:“陛下自然是得道者,而李淵是寡道者。”

“你錯了!”竇建德搖搖頭道:“朕與李淵的道不同,他的道是下豪門,七宗五望,關隴貴族,朕的道卻是下黎庶,億兆升民。”

隋末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塵煙,翻翻他們的底子,一定可以驚訝的發現,這些反王和所謂的義民,根本就沒有幾個活不下去的農民,而是世族進行了新一輪權力的洗牌。竇建德論家世,論聲望遠遠不如李淵,可是竇建德有一點是李淵所不具備的,他是庶族寒門出身。他知道百姓要什麼。

原本,河北世族與地方豪強是看不上竇建德的,然而,在進攻河東的時候,為了擴充兵源,為了增加與李唐對抗的實力,竇建德也在擴軍。

可是要擴充軍備,需要甲胄,需要糧食,還需要兵刃。在農民經濟時代,這些資源無一例外,都掌握在世族和門閥手中。竇建德也不可能獲得這些物資和財富的支持,為此竇建德采取了另外一種折算方式。

參加夏軍既分發一百畝軍職田,戰場上每陣亡一名士兵,再額外增發六十畝田的撫恤田,這一百六十畝田,可以傳給子孫繼承,也可以買賣。竇建德也沒有土地,當然,他在看到世族和豪門的全部無一例外的不支持他的時候,他就采取了暴虐的反製手段。直接以資敵,裏通敵國為名,將新得之地的世族和豪強,如數抄家。

就在武德三年五月初六這,竇建德麾下大將軍攻克潞州城,將潞州城士紳官吏數以千計的斬首,所抄沒的財產與糧食,充作軍資,而這些世族所擁有的土地就盡數充公,王胡按照竇建德的旨意樹起招兵買馬的大旗。

“參加夏軍,發放一百畝永業田!”

“陣亡再發放六十畝撫恤田!”

“傷殘增發四十畝!”

“輕傷發放二十畝田!”

“斬敵首一級,折自五畝田!”

事實上,竇建德無意開辟了一場另類的土地改革,在近代,革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數革命家抱怨過中國人民太麻木,太懦弱,根本就沒有反抗精神,不管他們怎麼宣傳、鼓勵,付出多大的努力和犧牲,都隻是冷漠的看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純粹是一群待宰的豬羊,帶著這樣的人幹革命,一百年都沒辦法成功。他們錯了,中國人的抗爭精神曆來是最強烈的,早在秦朝中國的農夫就發出了“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怒吼,此後兩千多年,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個讓他們活不下去了的朝代就這樣被埋葬了。

竇建德已經償到了這種分田擴軍的甜頭。要知道哪怕在隋末唐初,大唐的土地價格也不低。一畝產,哪怕在河東,也要價值三百餘畝。這樣算下來,他們一條命下來,可以換價值四百多貫的地,這些無產和佃戶和流民頓時瘋狂了。

剛剛開始,他們自然是不相信竇建德會這麼好的心,可是經過試探之後,這些參軍的百姓,當時就拿到了官府頒布的地契,這下,河東百姓瞬間就瘋狂了。兩之後,竇建德麾下大將軍曹湛所部經過苦戰,攻陷澮州,撞開了晉南三鎮的大門。至此,十萬大軍西征的竇建德,此時部隊已經膨脹到了到了至三十萬人馬,並擁有騎兵三萬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