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地,諸族林立,派係龐雜,打下來不難,難的就是治理!”陳應望著馬孟明笑著道:“馬參軍,當了十數年高昌令尹,想必對於治理西域頗有心得吧?”
馬孟明想了想道:“治理地方,無外乎兩種方法,從正而治,從俗而治!”
陳應大感驚奇。從俗而治,他自然是知道,從字麵意思上理解就是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地方自治。以當地人治理當地人。
很多人其實都推崇從俗而治,可是事實上呢,這個政策是失敗的。
一旦中央失去約束力,地方肯定會解體,國家也會分裂成無數個國,有可能一地一國或一城一國。
最著名的莫過於蘇聯,或俄羅斯。其實就是一高度自治的國度,然而自治政府與中央政府,因為利益衝突,肯定會對立,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老板想多賺錢,工人想少做工,一旦矛盾不可調和,內戰是必然的。
中國是大統一思想,深入人心。從秦始皇設立郡縣,再到漢武帝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其實就是避免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地方實力強,根本不鳥中央,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想著另立中央。在中國環境下,這個傳統千百年來一直不絕。
其實唐朝的時侯,也是采取這種從俗而治的政治體製。以少數民族聚集多的地區,設立羈縻州,指古代朝廷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州。以情況特殊﹐因其俗以為治﹐有別於一般州縣。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羈縻地並非都是少民,果敢楊姓土司和大猛穩段姓土司全都是漢人。然而,果敢地區如今已經非中國所有了。
當然,更早的時候,要追溯到春秋時期。
聽到從俗而治這句話的時候,陳應立即搖搖頭道:“此法斷不可取,本大都護用十萬大軍借著大敗西突厥二十萬大軍的大勢,可以力壓各族不敢反叛,一旦這支精銳調回關內,西域必亂!”
馬孟明道:“若是如此,那就隻有從正而治,當年周公派兒子去魯國,就是用西周正統王朝的禮化,一項項地教會了魯國的居民,硬是將他們改造成了周人,因此整整用了三年,才算成功!”
“好,那就從正而治!”陳應指著地圖道:“你先把西域這塊地方,全部改成州縣,向長安朝廷報備,同時,向各州縣頒布大唐法律、法規……”
羅士信聽到這裏,撇撇嘴道:“大都護,這恐怕有點想當然了,那些蠻子,恐怕不會遵守我們大唐的律法!”
“他們會遵守的!”陳應道。
馬孟明搖搖頭道:“大都護,他們肯定不會遵守!”
陳應眼睛一瞪,指著羅士信道:“你手裏的家夥是吃飯的?不遵守律法,該殺就殺,該關就關,該斬就斬!”
馬孟明這才發現,表麵上陳應一臉和氣,原來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主。
陳應又道:“現在必須加快速度!”
“加快速度?”馬孟明一臉疑惑:“如何加快速度!”
“改變先從話開始!”陳應道:“從現在開始,全軍將士,學習唐言昭武九部以及其他各部率先學習,我不管采取什麼辦法,必須在一個月內,學會唐言,西域各城,但凡過往商旅,必須用唐言交易,否則加征一倍語言稅!”
馬孟明感覺陳應胡鬧,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
陳應道:“西域各地以前稅收是多少?”
馬孟明道:“以往各地基本都是沿用牛腿稅,既一牛頭交一條腿的稅,四頭牛交一頭牛,四隻羊交一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