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李世民會獵定襄(1 / 2)

(二更)

秋季不僅是華夏農民收獲的季節,同樣也是草原上的狼群眼睛又冒出了綠光,準備大舉入網在這個時節,戰馬膘肥體壯,秋季氣候幹燥而涼爽,很少下雨,河流水位降到一年的最低點。

除非長江黃河,一般季節性河流,河水都降至最低水位,哪怕沒有羊皮筏,就連縱馬也可以趟河而過,正是南下的黃金季節,氣候、風向都如此有利,不狠狠的搶上一票簡直就沒有理了!

河東在李世民的治理獲得的大豐收,今年一年比往年兩年見得都多,一旦收割完畢,恐怕太原、並州的糧倉全部裝滿了,那一倉倉的麥子、稻穀、大豆,對遊牧民族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他們早已已經按捺不住了。

他們安捺不住了,其實李世民更加安捺不住了。他自願申請前來鎮守太原,擔任並州大總管,自然是為了打仗的。這一仗對於李世民來,實在太重要,如果他再不獲得一場舉國震驚的大勝仗,這下他就與東宮之位無緣了。

雖然他在河東費心費力的幫助農民種地、堆肥,然而老百姓卻不會感激他,這一場變革,是以東宮李建成為首主導的。發明人是陳應,推廣人是李建成。

大唐一千五百餘萬人口,其中超過九成五都是農民,一千四百多萬農民因為李建成的科學種田之法,收益頗豐,他們都感激李建成。

短短一個月來,僅僅河東一地,就向長安遞交了不止一份萬民書,全部都是感謝皇帝、感謝李建成。

李建成僅僅靠著陳應所謂的科學種植田產,足足讓上千萬百姓多收至少一倍有餘的利益,這個功勞,李建成至少可以吃上十年。更何況陳應也沒有閑著,他在涼州先是打敗西突厥,將西突厥人趕到伊列河穀以西的地方,據那裏距離長安足足上萬裏。

文能恩澤四方,武能安邦定國,這樣的太子,就連李淵也沒有辦法。現在李淵如果敢換掉李建成,恐怕扯旗造反的人不會在少數。

老百姓從來不會關心誰當皇帝,但是他們隻關心自己能不能穿暖吃飽,現在李唐有了李建成這個太子,他賢明啊,居然讓陳駙馬創造出了堆肥之法,讓原本最不起眼的枯樹枝、爛樹葉甚至地裏的雜草,都變成了肥料,讓田畝增收。僅僅一年下來,大部分百姓收入比以往多了一倍有餘,更有甚者,接近兩倍。

這樣的太子如果被換掉了,老百姓不急才怪。甚至民間隱隱有傳言,大唐就應該讓李建成當皇帝。

每每聽到這個謠言,李世民心中就非常不是滋味。為啥?他這個尚書令是一個空殼,隻是著好聽而已,沒有半點實權。好不容易撈到一個可以攢軍功的機會,偏偏東突厥不敢打,而李淵又不同意主動出擊。

現在好了,東突厥終於忍不住了。

李世民如同一陣風一般,衝到太原城並州總管府。不用李世民命令,看到狼煙急訊的眾將領如侯君集、段誌玄、雷永吉、秦瓊、程知節、牛俊達、謝映登以及房玄齡、杜如晦等文武將佐都到齊了。

眾將領用惡狼一樣的目光盯著那巨大的沙盤,嘰嘰喳喳的議論著該從哪裏下手,在突厥人身上狠狠的割一塊肉下來。

自從大唐立國以來,東突厥就是一柄懸在大唐頭上的利劍。剛剛開始,在始畢可汗時代,東突厥人還算比較克製,他們隻是支持著劉武周、梁師都、李軌、薛舉、楊開道等人與李唐作對。

近兩年,大唐一鼓作氣把東突厥圈養的幾條惡狗,如薛舉、劉武周幹掉了,可是東突厥一看,自己的狗不行,那就自己上吧。兩年多年來,他們都是零星的搶著在對於北地邊州。

據不完全統計,河東、河北以及河西共計二十九個州,上百個縣先後遭遇東突厥人搶劫,死傷民眾不下十萬人。

李唐與東突厥之間的血仇那是大,當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算東突厥不劫大唐,大唐與東突厥也不可能共存。

李世民望著眾將領咳嗽一聲,讓大家安靜下來,沉聲:“我知道,大家等這一仗已經等得太久了……”

程知節興奮的道:“那是,俺老程這半年多都憋瘋了,做夢都盼望著把突厥人殺得血流成河……”

秦瓊喃喃的道:“殺賊衛國,報效朝廷,建功立業,吾輩不甘於人後!”

李世民的雙手往下一按,示意眾將領停止話。

李世民想了想斟酌著詞語:“自鮮卑沿落以後,突厥人乃我們大唐勁敵,從前隋到大唐,從西河至河東、河北、幽州、遼東,跟我們打了數十年,沒但將他們徹底打敗,反而讓他們越來越強大,這是一個堅韌、狡猾得可怕的對手,大家必須謹慎,我們的本錢不多,經不起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