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盛唐血刃最新章節。
世間最不缺少的就是聰明人,李世民與李建成相爭,他漸漸明白了。李淵既然忌憚李建成的功勞和威望,就算他可以鬥敗李建成,成為大唐的太子,可是這個太子之位,他一樣也坐不穩。
所以他就靜下心來,安心發展河東。陳應接到的消息是。自武德六年春耕結束之後,李世民在河東就開始大興土木,興修桑幹河、滹沱河、漳河等河堤。
邸報裏有李世民上呈京中的專折。李世民計劃西起朔州源子河陽穀口,沿桑幹河,山陰、應縣至忻,全程兩百七十八裏河道。
李世民在河東以軍功授田的方式,拉攏軍心陳應並不奇怪,李世民將李世績、馮立等東宮或朝廷委任的官員排擠出並州總管府,將並州總管府二十四州上上下下全部安插上秦王府一係的文武官員,陳應同樣也不意外。隻是李世民重視水利工程,開始重點經營河東,這是讓陳應沒有想到的。
並州總管府轄境大體是後世山西省的範圍,雖然並州總管府並不是稀缺淡水資源,然而,在並州總管府下轄的一千餘條大河流,基本上都是季節性河流,季節性變化非常大。特別是桑幹河,桑幹河上遊河段流經幹旱的山西北部黃土高原,稱之為桑幹河。其下遊常遭洪水之患,因而常改變河道,故原俗稱無定河。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的就是桑幹河下遊。並州北部,氣幹旱,然而每到雨期,汛期,桑幹河也會發洪水。似乎很讓人意外,幹旱的並州北部居然也會發水。當然,李世民修築溝渠,政治意義卻遠大於實際意義。
旱地,畝產過石便能稱良田。一旦溝渠修成,數百萬畝旱地,改造成豐產水田,對加強李世民在河東地區的根基,意義也非同可。當然總重要的是,李世民以借口修築溝渠為由,截留了並州總管府治下二十四州的賦稅,
這讓陳應深感為忌。
陳應指著邸報的塘抄,望著李秀寧道:“你可知道,誰在秦王殿下後麵,為他出謀劃策?”
李秀寧看著塘抄,微微驚訝道:“二郎長大了,知道為朝廷分憂了……”
就在這時,李秀寧發現陳應一臉古怪的樣子,疑惑的問道:“這難道不好嗎?”
陳應有著千年的認識,很容易看出來,李世民此時執行的就是“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整體戰略,遠離長安,出鎮太原的李世民非但沒有打消他奪嫡的目的,反而付之了行動。
如今失去李世績和馮立在河東製衡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太原王,現在李世民有兵,有糧,有人,還有那種永不服輸的倔勁,鹿死誰手,還真不好。
弄不好,大唐沒有了玄武門,還有了唐朝的“靖難”,真不知道到時候,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二人要打多少年才能分出勝負。
陳應望著李秀寧微微有些出神,出聲問道:“你在想什麼?”
李秀寧一臉無奈的苦笑道:“在想時候,那個時候,大哥與二郎……怎麼現在全變了?”
“人在江湖,身為由已!”陳應道:“這根本就不是兄弟之間的問題。
李秀寧道:“那是什麼問題?
陳應道:“這是東宮和秦王府之間的問題。”
李秀寧更是糊塗,茫然地看著陳應。
陳應歎口氣,解釋道:“太子若在此事上主動求和,那日後便是秦王府壓著東宮。若是秦王主動求和,那以後東宮就騎在秦王府頭上。就算太子殿下或秦王殿下想兄弟和睦,東宮與秦王府的人,他們也不會同意!”
道理,李秀寧不是不懂,而是她實在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
隻是,李秀寧也明白,太子與秦王,恐怕難以獨善其身。
李秀寧俯身在陳應胸前,呢喃道:“陳郎,我好累,好煩……”
“別怕!”陳應撫摸著李秀寧的背道:“一切有我呢!”
李秀寧沉默半晌,突兀的問陳應道:“陳郎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嗎??”
李秀寧問完就緊緊的盯著陳應,呼吸也不自覺的變得心翼翼起來。
陳應輕輕搖頭道:“所有人都想錯了,太子的地位穩如泰山。”
李秀寧長出了口氣,隻是剛剛露出的笑容又硬生生僵在了臉上。
陳應有些苦澀的道:“其實,我才是地位岌岌可危的那一個!”
李秀寧霍的瞪大眼,不敢置信的看著陳應,用毋庸置疑的語氣道:“不可能!”
陳應喃喃的道:“王世充完了,竇建德完了,現在就連唯一剩下的杜伏威,都已經長安當寓公了,江山一統,下長安,大唐,已經不再需要陳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