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士可殺不可辱(1 / 2)

當陳應接到河北劉十善之亂的時候,他除了苦笑還是苦笑。ge

陳應極力避免,李淵斬殺竇建德。然而,他隻是一介臣子,抗不過李淵這個皇帝,最終竇建德被殺,當初為了避免曆史上的河北之亂爆發,陳應隻能盡人事,聽命,先將劉黑闥這個罪魁禍首斬陣。

然而,曆史卻有了極大的複原性。劉黑闥雖然死了,可是劉十善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嘍嘍卻在河北攪動風雲。

看著陳應自接到貝州丟失的戰報,已經矗立的窗口沉默不語。

李秀寧疑惑的問道:“陳郎,你這是怎麼辦?”

陳應轉身走到門口,用力的關上門,似乎想把這些紛亂的情緒,關在門外。隻是非常可惜,有些事情,是注定的。他殺了劉黑闥,卻出來了劉十善。

陳應第一次對所謂的“得民心者得下”產生了懷疑,論起仁厚,竇建德比李淵仁厚多了,論起簡樸,論起務實,竇建德猶在李淵之上。他喃喃的歎了口氣:“你是好人,然而,好人卻得不了這個下!”

當然,陳應同時還想起了曆史上的李建成,李建成比李世民仁厚,論治理下,李建成更勝李世民十倍有餘,然而李建成卻不如竇建德。

李秀寧遲疑了一下,望著陳應道:“你在擔心河北的亂局?”

陳應點點頭。

李秀寧微微一笑道:“陳郎不必擔心,劉十善縱然一時得逞陰謀,也必不持久。”

陳應點點頭道:“或許吧!”

“陳郎,你還別不信,你也是領兵之人!”李秀寧道:“別區區劉十善,就算是竇建德複生,他一樣無法攪動風雲。……竇建德起自草莽,軍中受過專門訓練的軍官太少,有作戰經驗的士兵也太少,但是大唐不同……”

陳應默然點頭,沒有反駁。李唐根基已經穩了,下百姓早已厭倦了戰爭,他們都想要太平安定的日子,誰發動陰謀戰爭,誰肯定會被人民百姓拋棄。這就像秦末的項羽一樣,項羽妄圖做楚子,分封諸侯,號令下。然而飽受春秋戰國數百年動亂之苦的百姓,早已厭倦了戰爭,他們認為統一,才能消弭戰爭,才可以讓他們過上太平日子。

所以,劉邦可以百戰百敗,然後又可以卷土重來。然而,劉十善隻要保持絕對的勝利,還可以堅持,一旦戰事受挫,他就會山窮水盡,眾叛親離。

李秀寧道:“我們大唐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軍中宿將,大都是關隴貴族出身,軍事傳家,西魏八柱國的老底子,這些將領自幼在軍中受訓,攻殺戰陣,統帶軍馬……這些事情於他們而言,就像吃飯喝水一般方便自然……”

李秀寧拿起茶杯,伸手沾著茶水,在桌子上比劃起來:“淺水塬之戰,薛仁果帳下大將翟長孫、褚亮等人降唐,河東之戰,劉武周帳下、尋相、尉遲敬德等人降唐……這些人都是百戰餘生的猛士,有關張信布之勇!”

陳應毫不吝嗇的讚道:“尉遲敬德確實是難得的將官,起人才,秦王帳下,十倍於東宮軍中。

陳應近乎的絕望的嗤笑道:“所以,盡管兵力上劉十善居於劣勢,但真正打起仗來!”

陳應伸手比劃了一下,解釋道:“這麼大的戰場,十幾萬人鋪開去……三娘,你打了這麼多年仗,你告訴我,會發生什麼?

李秀寧道:”十幾萬人馬在戰場上全麵鋪開,相互之間很難相互聯絡呼應,那時候……”

到這裏,李秀寧聞言臉色大變:“王叔(李神通)會敗?”

“肯定的會的,打仗不是拚人數,如果可以拚人數,大家不用打仗了,把各自的人馬拉出來,比比人頭就可以了!”陳應苦笑道:“每次作戰,我投入的兵力一般都是兩三萬人,因為人馬再多,那時候就是一個各自為戰的局麵……考驗的將是每個帶兵將領個人的指揮應變能力,考驗的是士兵的作戰經驗和戰鬥意誌,在這方麵……淮安王比我更有優勢嗎?”

李秀寧沉默了,陳應所的不錯。李神通雖然在李淵初建唐國之時開始宣撫河北、山東,然而他並沒有直接領兵作戰的經驗。

陳應望著李秀寧,麵帶譏諷的笑道:“失去了統一指揮,失去了相互的聯絡通信,這十幾萬大軍,在磨刀霍霍的屠夫眼睛裏,那是什麼?

李秀寧不得不露出苦笑道:“那就是十幾萬頭豬!”

陳應接著問道:“大唐還有優勢嗎??”

……

饒河河堤邊上,策馬在馬背上的劉十善麵無表情的望著河水中的唐軍服飾的屍體,在河水中沉沉浮浮,此時已經接近黃昏,饒河河堤在晚霞的照耀下,顯得一片赤紅,已經很難分清河水中到底是晚霞的映照的落日影子,還是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