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出人意料的,還是陳應下令留守的將領居然不是平常留守段誌感,也不是驍騎將軍張士貴,而是陳應麾下升職最快的郭孝恪。
別看郭孝恪跟隨陳應滿打滿算不足三年,然而他卻從一個兵,升成如今的正四品忠武將軍,與蘇定方同級。
從九品武官算起,到正四品忠武將軍足足二十二級。郭孝恪卻在不足三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二十二級連跳。如果細算下來,非常恐怕,幾乎是一個月升一級。
就連郭孝恪本人也感覺莫名其妙,蘇定方甚至調侃郭孝恪是不是陳應的私生子,不過因為郭孝恪比陳應還大幾歲,陳應就算褲襠管得再不緊,無論如何也生不出郭孝恪這麼大的兒子。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過一條成功的秘訣:“才是什麼?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心靈雞湯,然而這句話,後麵還一段,叫做百分之一的靈感遠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學習,其實隻是成為一個能工巧匠,絕對成不了才。賦其實比努力更重要,比如網文方麵,老程從零九年開始寫書,試過各種題材,卻一直是一個撲街,難道老程不努力嗎?比老程懶惰的人多了,可是人家卻更牛逼。這就是賦上的差距。
郭孝恪的賦不俗,盡管他在年輕的時候不務正業,然而發現安西軍的體製,非常適應他的發展之後,他總能舉一反三,快速接受陳應的意圖。當陳應任命他為越騎軍副統軍的時候,郭孝恪就領會了陳應的意圖。
陳應要同化西域,把西域改造成中原。於是,郭孝恪在越騎軍軍中執行無比苛刻的唐言學習,以及執行陳應的軍官夜校學習的行動,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與郭孝恪同一起點的蘇定方卻隻是應付了事,不算太差,但絕對談不上出色。
陳應新修的四千餘裏柏油馬路,與蘇定方同樣的人力資源,郭孝恪所部完成兩千二百餘裏,蘇定方所部完成不過一千餘裏,差距瞬間就體現出來了。
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充分的人,陳應提意郭孝恪檢校西西域都護府司馬,以檢校司馬的身份留守西域。這是陳應對郭孝恪努力的肯定。
留守西域,其實也是陳應給郭孝恪一個考驗。作為陳應的身份和地位,他不可能長期駐紮在西域,除非李淵腦子進水了。
很顯然,李淵騰出手來以後,肯定不會坐視西域野蠻式發展,在這個時候,陳應就會功成身退,跟著李秀寧過著老婆孩子熱坑頭的理想日子。
那麼,郭孝恪就可以像曆史上一樣,成為第二任西域大都護。
最讓西域都護府上下意外的是,陳應在西征前夕,還專門擢升馬周為西域都護府民曹參軍。要知道馬周出身寒門,在陳應麾下以私幕的身份,管理其名下的大唐通利錢莊,就是一個商賈的身份,錢家子。然而,卻一躍成為了西域都護府民曹參軍。雖然這隻是一個七品官職,卻掌握著西域十九州,一百多縣的財政賦稅,相當於西域都護府的錢袋子。
雖然這於禮不合,然而卻沒有反對。
因為,馬周是陳應的人,反對馬周,就是反對陳應。
馬周的第一項任職職能,就是全麵調撥糧草,以供陳應西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十萬大軍,二十餘萬戰馬,每消耗的糧食是多達三千石,至於草糧更是十倍之。
為了運送十萬大軍的補給,陳應不僅征調了六萬餘民夫參與運輸糧草,還抽各族各部三萬餘牧民,攜帶牛羊數十萬隻隨後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