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政治權術鬥爭記錄也淬煉出今的中華,從不缺少真正聰慧的人。而李淵就是一個玩弄權術的高手。
李淵接著世族門閥,在前隋最虛弱的時候,給了隋朝致命一擊。最終李淵贏得了下。可是隨著,一直支持他的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等河東世族門閥因為利益分割不均,最終反目成仇。
劉武周這個破落戶,在眾世族門閥的支持下,一躍成為了河東霸主。
李淵並沒有向世族門閥妥協,而是采取大軍征討的方式,不僅平定了劉武周之亂,順著著將河東世族門閥給削弱了一番。
正所謂一招鮮,吃遍。李淵在償到了手撐乾坤大義的妙處之後,從北樂而不憊。對於王世充以及河南、陝東世族是如此,以不服王治為由,以大軍開道,隨著唐軍將士浩浩蕩蕩開進河南府,河南府收歸李唐朝廷治下,接著就是河北,河北降而複叛,又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李建成成功平定。
雖然河北動亂長達半年,雖然數十萬人死難,但是,自此之後,以竇建德為首的河北軍事集團和河北世族政治集團在軍事打擊下徹底消亡了。現在這個時候,李淵又在故技重施,輔公佑反或不反叛,其實結果都是一樣,李淵需要江淮軍反,隻有江淮軍反叛了,李淵才能名正言順徹底消滅江淮軍政勢力集團。
李淵非常迷戀權術,他可以殘酷而又無情至極,不管是對敵人還是自己。讓數百上千萬的農民成為餓死或戰死的遊魂。
正是因為這種冷酷無情,大唐人口銳減到了一個非常嚇人的地步。整個武德元年時,大唐僅有河東、關中、巴蜀一部,人口約兩百萬戶,可是到了武德九年下基本上完成了統一,大唐僅僅兩百萬戶多點,直到貞觀十三年的時候,大唐人口才突破三百萬戶。
如果任由李淵的計劃得逞,大唐就像曆史的大唐一樣,地廣人稀,白骨露野,赤地千裏。其實,要消除地方諸侯的割據勢力,並非一味的打殺,也可以像李建成那樣,采取移防之策。將苦寒之地的李藝,換到河北。而李世績則移防安東。
這樣以來,李藝在陌生的河北,至少需要擁有數年功夫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集團,在這個那時候,又可以再將羅藝調至其他地方。
李淵隻需要將杜伏威調至河東,以李世民充鎮江淮,江淮軍肯定反不起來。畢竟,不逼到絕路上,江淮軍普通士兵是不會造反了,他們也早已厭倦了戰爭和殺戮,也想著過上太平日子。
陳應自然想改變這場人為的浩劫,通過他的不屑努力,誆騙河北三萬餘戶百姓十數萬人遷徙至西域,這些人家大都是竇建德的舊部,一旦他們留在河北很自然也就變成了炮灰,現在估計就了黃土一堆。
然而,陳應卻沒有算到李淵會進一步逼迫杜伏威,如今杜伏威已經下獄待查,萬一杜伏威再想曆史上一樣暴斃,恐怕輔公佑不會反,王雄誕也不會反,任何人隻要高舉為杜伏威複仇的旗號,江淮軍將士就會群起而響應。
盡管在冰雪地裏,陳應的車隊速度已經夠快了,可是陳應依舊嫌慢。李秀寧、何月兒、李道貞他們倒是可以堅持得下去,隻是奈何李嗣業與陳謙卻感覺不適。
進入沙州境內敦煌城,陳應不得不下令休息。
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名鎮之一,敦煌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青、疆三省(區)交彙處,黨河和疏勒河下遊最大的綠洲上,為“絲綢之路”西出玉門關和陽關的主要門戶。這裏商業氣息非常濃鬱。
陳應倒是沒有經動地方官員,而是下榻在了敦煌最大的四季來財客棧。其實,四季來財客棧,並不在敦煌城內而是城西十五裏的地方。
四季來財客棧背靠疏勒河,沿河而建。四季客棧有三樣東西最為出名,那就是敦煌特產湟魚,其次就是來自西域的龜茲歌舞,還有就是波斯風情的極品美女。
四季來財客棧雖然名為一家客棧,事實上經營範圍非常廣泛,沿河碼頭方向是長達四百餘步的快餐店,以售賣胡餅、湯餅、羊肉湯為主,專供過往商旅、腳夫、以及在碼頭上幫閑的工人為主,這裏的食材量足,一文錢一個的胡餅,配上兩文錢的羊肉湯,即使尋常壯漢,三文錢保證管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