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秦王府承乾殿中,房玄齡拿著邸報,看著朝廷李靖、李藝、李世績的任命,房玄齡微微皺起眉頭問道:“邸報就這些內容嗎?”
侯君集點點頭。ωヤノ亅丶メ
房玄齡又問道:“那大王呢?”
侯君集一攤手。
房玄齡看了李世民一眼,麵露憂色的道:“陛下對大王,猜忌已深,看來是不會再讓大王繼續帶兵了。”
侯君集麵色沉鬱的點點頭。
李世民麵無表情的突然道:“我給李世績和李靖寫一封信……”
到這裏,杜淹走進來毫不客氣的道:“殿下為何給李靖和徐世績寫信?”
李世民訕訕而言道:“我想……”
杜淹毫不客氣的搶過話頭道:“既然殿下讓杜某參知軍務,杜某便知無不言。殿下給此二人寫信,便是戰場上的失誤。”
李世民心虛的低下頭。
杜淹朗聲道:“李靖和徐世績,都是鎮守一方的大軍統帥,他們的態度固然重要,但是遠水卻解不得近渴。大王都過,戰場現在在長安。大王自己,就是長安城中聲譽最高的統帥,又何須再去借李徐二人之力?現在該著急的,應是太子,太子在十二衛大軍軍中根基淺薄,他才需要更急!”
李世民起身,恭恭敬敬的向杜淹行禮道:“杜軍曹得對,是王愚鈍……”
杜淹坦然受之。
李世民又詢問道:“杜軍曹,現在,有什麼法子,讓王可以領軍出征,平定江淮軍之亂?”
杜淹搖頭頭道:“不可能,大王就不用煞費苦心了,江淮之亂,殿下是沒有機會拿到手中了。”
李世民啞然失笑道:“你是河澗王掛帥出征江淮?”
到這裏,李世民臉上露出滿滿的不屑道:“若河澗王為帥,李靖為副貳,那麼江淮軍也好,輔公祐也罷,自然不足為慮。可是如今,河澗王獨自領兵出征,恐怕會出師不利,前功盡棄。”
杜淹搖搖頭道:“就算河澗王失利,陛下也不會任命殿下掛帥出征!”
李世民這時倒更加奇怪了,他不解道:“杜軍曹也不是也了嗎?在長安,本王才是聲譽最高的統帥。”
“是,不過馬上就不是了!”杜淹望著李世民道:“大王,梁國公、陳大將軍最多還有三就會抵達長安,若是陳大將軍在長安,你陛下還會任命殿下掛帥出征嗎?”
聽到這話,李世民不作聲了。
論聲望,論戰績,他確實不如李靖,更不如陳應。關鍵這幾年,陳應一直充當著大唐的救火隊員,哪裏有危機,都是陳應力挽狂瀾。
想到這裏,李世民故作輕鬆的道:“既然如此,我們就期待陳大將軍輕騎平定江淮之亂!”
……
整個唐朝的軍事布局,就是強幹弱枝,大唐的主要精銳都集中在關中地區,特別是盛唐六百七十六折衝府,關中占了三百六十七個,超過了一半。
事實上,早在輔公祐造反之初,最先反唐的卻是大唐張善安。張善安在武德五年正月投降大唐,隨後武德六年(6年)三月,張善安反叛唐朝,唐朝派遣舒州總管張鎮周等人攻打張善安。四月,張善安攻陷孫州,捉住總管王戎後撤軍。八月,輔公祏舉兵反叛唐朝,在丹楊稱帝建國,與張善安聯合,並以張善安為西南道大行台。十一月,唐朝黃州總管周法明帶兵攻打輔公祏,張善安占據夏口抵抗周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