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尚書左仆射應該換人了(為宗師無情無情加更2)(1 / 3)

第十二章尚書左仆射應該換人了

大唐主要錢幣還是五銖錢,不過由於這個時代,商業興起,特別是大宗交易越來越廣泛,隨著四年的發展,願意接受錢鈔交易的百姓或士紳越來越多,按照以往交易,涉及萬貫錢財,僅萬貫銅錢,就需要七萬多斤,相當於三十五噸重。

如果采取五千斤載重的四輪馬車,這也需要足足十二輛馬車。就像現在買米,一石糧食高達八百錢,這些錢的重量就多達五斤多。

大唐通利錢莊的賬目,許敬宗非常清楚。別看他現在是朝廷裏的比部郎中,但是他是僅次馬周第一副總管。大唐通利錢莊擁有多少存款,他非常清楚,以武德六年年末統計出來的數字,大唐通利錢莊共計有存款八百七十三萬貫,其中借出去的貸款約六百萬貫。

現在關中糧商們一次性就可貸出一百餘萬貫,這麼以來,通利錢莊的存款隻剩下一百餘萬貫,一百多萬貫雖然聽上去不少,可以要分攤下來,一個分部不過十萬貫不到,那麼一旦無法隨時支出與擁有錢鈔的商賈或世族兌換,很容易引起擠兌風潮。

銀行的生存根本就是信用,一旦大唐通利錢莊失去信用,隨時都有可能破產。這是許敬宗非常擔憂的問題。

當聽到許敬宗的擔憂,陳應不以為然的笑道:“敬宗,你的擔憂是多慮的,關中糧商的質押商鋪實在太多,到時候,一旦他們到了償還的時間,還不能還上貸款,按照契約,大唐通利錢莊就把他們質押的商鋪、房產以及田地、礦產等等,全部公開拍賣。要知道,這些資源都是優質資源,像江南世族、河北世族以及巴蜀、遼東世族們,正愁著沒有機會進行關中置業,現在有這麼一個好機會,我們就可以及時將這些產業變得活錢!”

隨著陳應解釋,許敬宗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

陳應所言不錯,像早已沒落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河內司馬氏、洛陽陳氏、潁川陳氏、安定梁氏、南陽鄧氏、北地傅氏等等,這些聞名於三國兩晉時代的世族門閥,在唐朝的時候,早已興奮不再。

不過,不代表他們不願意重新崛起。關鍵是,要想崛起,這需要靠近政治中心或經濟中心,這就是後世為什麼北上廣成為人才的集中地一樣。因為越靠近政治中心,機會越多。

可是,任何一個區域的世族和門閥,都有一個共性極度排外。在正常情況下,其他地方的世族想要進入關中,其實非常困難,更別提在關中買田置業了。關中的土地是有限的,他們隻會在關中世族門閥中輪換,而不會輕易賣給關外世族。

當然,陳應利用這個機會,給關中世族洗牌,就是製造一個鯰魚效應。隻有關中,湧進大量的鯰魚,關中這潭死水,才會瞬間活過來。

而不是他們像現在一樣,站在李建成的對立麵,與李建成明爭暗鬥,把主要的資源和力量,全部浪費在內鬥中。

許敬宗想了想道:“即然主上以為可以放貸,門下這就與他們展開會談!”

陳應點點頭道:“不過,質押物估值一定要狠狠壓價,特別是宅院、商鋪,價值一萬貫的商鋪,最多可以貸款一千五百貫!”

陳應默默計算了一下,如果他自己吃下所有的商鋪,他可以成為當之無愧的長安半城了,因為這一次質押,僅商鋪就占到了長安商鋪總數的六成以上。

一旦這麼大規模公開拍賣,商鋪價格也會供大於求,隨即下跌。

許敬宗想過陳應會狠宰一刀,然而他卻沒有想過陳應會如此之狠。

事實上,陳應對於做空糧市的奸商,這已經是夠仁慈的了。畢竟他們都是用關中百姓的性命為遊戲籌碼。

許敬宗走後,陳應也隨手離開了書房。

長孫無垢看著陳應擺放得淩亂的卷宗、文案,還有一些賬薄,就收錄在一起。突然有一個賬薄掉在地上,長孫無垢附身拾起來。

就在她準備歸置歸位的時候,突然發現上麵的賬目隱隱不對。

長孫無垢把燭火點亮,拿起筆開始校對起來。

長孫無垢是秦王妃的時候,她喜歡擅長理財,隻是非常可惜,她遇到了開掛了的陳應,無論她如何努力,始終無法把秦王府經營得不愁錢用。

長孫無垢校對完一個賬薄,發現已經到了子夜時分。不過這個賬薄上居然出現了將近四千貫的錯漏。這讓長孫無垢感覺不可思議,為什麼陳應沒有發現?

隨即,她又拿起另外一個賬薄,進行校對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