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大唐皇家軍事學院
勞動創造了人,人不能脫離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慣性維護平衡與作用造成變化這一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矛盾,決定著物質的運動,催生著生命的進化,從矛盾鬥爭中進化而來的生命--包括人,在其一生的存在過程中,都要在矛盾鬥爭中度過,都必須進行鬥爭。
進化帶給人的一切功用,都圍繞著鬥爭展開,不僅是直觀的手足、五官、觸覺,還包括抽象的思維、情感、記憶等等,進化使得人本能地、恰到好處地綜合運用這些功能,以便能更好地維護機體平衡,更好地生存生活。
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製,人被苑囿在某一崗位和職業上,進行著非情願的鬥爭,並且難以獲得應有的報償,鑒於這種情況,被壓迫的人們勢必要進行鬥爭。基於生產力的發展,伴隨著階級鬥爭,人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人身自由和消費產品,經過長期的鬥爭,人們在選擇自己熱愛事業的自由空間上和鬥爭過程中的進展獎賞上獲得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回報,這種鬥爭積澱使得人類需求總目標逐漸趨於明晰--人們越來越自由平等,社會越來越公平公正。
在生命生存鬥爭的過程中,人進化出了按規律規則做事的本能,人們總是在掌握和運用著規律規則,以適應和改造環境,以便更好地生存生活。規則是可以改變的,其製定和執行都是由主觀的人來進行的。如果社會規則不合理或合理的規則不能被執行到位,勢必要培植出眾多的投機者,從而引發社會的不公正、不平等,有形無形之中,就會對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造成損害,阻礙社會的發展。
內鬥,其實並不是網上瘋傳的那樣,是華夏人的專利。事實上呢,內鬥,是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正常現象。
突厥自從建立起來,內部鬥爭一直伴隨著突厥,從興盛到衰亡。
兄死弟及,這是突厥的可汗傳承方式。關鍵是,華夏文化的魅力實在太大了。子繼父業的傳統,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突厥。
此時,始畢可汗死後,把可汗之位傳給了其弟阿史那俟利弗設,既處羅可汗。處羅可汗病死後,把可汗之位又傳給了阿史那咄苾,既頡利可汗。當年在始畢可汗死的時候,阿史那什缽苾才十四歲(周歲),如今五年過去了,阿史那什缽苾已經長大成人,並且成為了東突厥的可汗突利可汗。
隨著年齡的增加,突利可汗想要奪回屬於他父親始畢可汗汗位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阿史那什缽苾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年輕,又沒有可以傲視突厥群雄的功績,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他不能發動任何反擊,否則就會給頡利機會,除掉自己。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頡利可汗的汗位,越做越穩。特別是在這兩年,頡利可汗國師步鹿根,為他東奔西走,東至高句麗、扶餘、新羅、百濟、西至西突厥、吐穀渾、吐蕃、以及極西之地拜占庭、薩珊帝國全部派出重要的使者,前來東突厥漠北王帳,參加會盟。
雖然,會盟事宜阿史那什缽苾沒有資格參與,不過,阿史那什缽苾自從接納了一個唐人以後,就把頡利可汗的王帳滲透成了篩子,很多機密要事,阿史那什缽苾都可以知道,包括,頡利每晚上吃了多少飯,或者是與哪個侍妾發生不可描述的事情,阿史那什缽苾都可以鷹信、快馬,送到他的帳前。
當然,這次也不例外,阿史那什缽苾看完情報,喃喃自語道:“薩珊帝國、拜占庭帝國?這都是什麼帝國,為什麼關於他們的情報一片空白?”
阿史那什缽苾麾下始波羅(注,突厥官號之一,凡有十等……其勇健者謂之始波羅。)英賀弗撇了撇嘴,道:“沒準是頡利捏造出來糊弄我們的,這一套他們實在太拿手了。”
阿史那什缽苾輕輕搖頭道:“不會,我們的細作親眼看見他們使者,還有他們隨行的護衛部隊了,確實是軍容鼎盛,紀律嚴明,而且裝備精良,與唐軍最精銳的部隊不相上下。”
英賀弗不以為然的嚷嚷道:“就算他們裝備精良又怎麼如何,軍容鼎盛那又怎麼樣?打仗靠的是刀弓……”
就在這時,帳中一個身披黑色鬥篷,一臉猙獰疤痕的男子,沙啞著嗓子道:“頡利這次會盟一百多個部落與國家,可以糾集百萬大軍,若是從安東至西域,萬裏之地發起全線進攻,不定還真能打敗唐軍,一旦讓頡利戰勝唐國,可汗若想奪回汗位,就更難了!”
阿史那什缽苾放下手裏的信件,一臉苦笑道:“如果我沒有猜錯,這一百多個國家和部落,哪有那麼容易聯合?不定,談上三年也談不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