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一千三百年前的軍備競賽(1 / 3)

第七十九章一千三百年前的軍備競賽

雖然楊廣三征高句麗,給隋朝的統治政權帶來了十分負麵的影響。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然而,高句麗畢竟國民寡,三次國戰打下來,隋朝固然失敗了,可是高句麗也不好受。這是最典型的肥豬砸死綿羊。三戰下來,隋朝損失百萬大軍,可是高句麗也損失不輕。

自大業八年,楊廣第一次東征高句麗,雖然在乙支文德在浿水(大同江),以壘壩蓄水代兵的方式,水淹宇文述等九軍,此戰隋軍三十萬五千軍隊,損失殆盡。可是,高句麗卻因戰死傷五萬餘人。

到了大業十年第三次東征的時候,高句麗僅剩二十七萬戶,不足兩百萬人口。若是效仿來護兒從水路進攻的方式,進攻高句麗,其實遠不需要一百艘五牙戰艦,因為高句麗的水師力量極為薄弱。

高句麗的水師雖然號稱擁有一千餘艘戰艦,可是大都是百石以船,哪怕唐軍出動十艘五牙戰艦,高句麗水師也無力抗拒,隻能退居水寨。

大唐即使攻打高句麗,水戰一定不會出現,而水軍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運輸隊。

而運輸的話,其實橫洋舟遠比五牙戰艦運載能力更強,而且造價更加便宜。早在隋朝時期江寧建造的橫洋舟,可以裝載兩萬石物資,哪怕是運載士兵也可以運輸一千六百餘人。然而,這種橫洋舟的造價卻不足五牙戰艦的三分之一,隻需要不足四萬貫就可以建造一艘。

明明可以花費二百萬貫做到的事情,為何要花費一千五百餘萬貫?

李建成遲疑了一下,並沒有向李靖過多解釋。

李建成建造五牙戰艦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對付高句麗。而是為了對付李世民。

李世民遠在數萬裏之外的扶桑大陸,擁有了不俗的根基。隨著李建成得到的情報越來越多,他越是感覺心驚。

李世民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已經擁有了一百多座城池,兩百萬丁口。差不多相當於大半個關中,而實際地盤,遠比關中更加肥沃。

李世民治下擁有著畝產可以高達五石的玉米,還有十數石的紅薯,哪怕隻有二百萬百姓,卻可以輕易養活不低於二十萬的軍隊。

唐軍要遠征數萬裏之外的扶桑大陸,船了根本就不行,船太麵對風浪,毫無抵抗能力,唯有那種萬石大船,勉強可以自保。

哪怕是精銳遠征美洲,人數也不能太少,太少了隻會送菜。

所以,不惜一切代價,建造五牙戰艦和橫洋舟,這是眼下大唐最重要的事情。

……

李靖領命之後,躬身而退。

他期待魏征和房玄齡可以以門下省批駁之權,駁回李建成的亂命。

然而,出乎李靖的意料。

這個聖旨,居然在門下省順利通過,哪怕向來以苛刻、挑剔聞名的房玄齡都沒有從中作梗。

李靖實在想不通,但是,他隻好按照聖旨,以尚書右仆射、參知政事的身份南下江寧,去江寧征募工匠,開展造船工作。

此時,門下省相國們都已經知道了李世民在扶桑大陸的情況,雖然,房玄齡知道在這個時候,大唐根本不適合不惜一切代價,建造五牙戰艦。

可是,房玄齡卻沒有辦法阻止。畢竟,眼下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已經滅亡的東突厥,也不是垂死掙紮的西突厥,而是對大唐虎視眈眈的李世民。

隨著門下省通過李建成的聖旨,大唐的戰爭機器,在尚沒有冷卻之前,重新開足了馬力,快速運轉著。

……

房玄齡恍然回神,發現魏征正認真的盯著他。

房玄齡苦笑道:“玄成,某臉上有花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