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唐騎之下何敵不克
康延居城外,難得遇到大晴。吐蕃人一邊放羊,一邊懶洋洋的曬著太陽。
一大早,鬆讚幹貝就登上山崗,望著西北方向的唐軍大營。
鬆讚幹布皺起眉頭,望著身邊的茹達仁道:“陳應還沒有動靜嗎?”
茹達仁歎了口氣道:“陳應兒就是屬狐狸的,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縮回他們的洞裏!”
盡管茹達仁看不起陳應的“懦夫”行為,但不可否認,陳應紮下來的戰營,是一個硬骨頭,並不好啃。
戰營不是城池,卻不代表陳應的戰營好攻打。
原本用碗口粗的樹樁,埋入泥土足足三尺深,這樣的營牆並不難對付。可是,唐軍大營沿著低地邊緣,樹起木牆,以削尖的長矛向外捅出,形成刺蝟形狀,木牆之外,又遍布鹿角。
木牆裏側,還有一堵土牆!這是一堵用沙土碎石夯起來的土牆,將煮熟的沙土,混同碎石壘砌起來,是漢人獨有的造牆技術,後來傳入渤海、高句麗等地,在曆史上。契丹和金國都曾運用這項技術,築起了一道防備漠北的長城。
安西唐軍將士早已沒有單一的兵種,任何一個兵種,裝備都三樣以上,唐弩、橫刀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隨軍的夥頭軍,他們也背著唐弩帶著一壺箭,以及一柄橫刀。
盡管陳應當初匆忙出擊,所帶的箭矢有限,區區一萬餘人馬,最多不超過二十萬隻弩箭,平均一人堪堪二十隻,但是煉油彈所攜帶不少。
茹達仁曾經試探的向陳應的大營發起過進攻,一支三千人馬的先鋒隊上去,短短一刻鍾時間,陣亡一千餘人。如果不是撤得快,恐怕三千人馬,全部折在那裏。
茹達仁寧願用腦袋去拱康延居城,也絕對不願意去攻打陳應的大營。畢竟,陳應的大營中,戰馬嘶鳴聲響徹際,顯然裏同的戰馬不知道有多少,一旦陳應像劉統一樣,把戰馬連著鐵鎖,組成連環馬衝擊吐蕃軍隊,茹達仁恐怕連哭的地方都沒有。
鬆讚幹布望著死氣沉沉的康延居城,冷冷的道:“陳應不從烏龜殼裏出來,證明我們給康延居城的壓力不夠,命令紅纓軍,破城!”
紅纓軍,算是鬆讚幹布的得意之作,吐蕃人向來無拘無束,戰場紀律,更是一塌糊塗。勝則蜂擁而上,敗則一潰千裏。
鬆讚幹布為了嚴明吐蕃軍隊的紀律,特意讓人把火紅的狐狸尾巴集中起來,遇到無領擅自撤退的士兵,就掛著這一隻火紅的狐狸尾巴,可惜這個政策剛剛施行的時候,吐蕃潰兵實在太多,連雪原的灰色和黑色的狐狸都算上,他們也弄不夠如此多的狐狸尾巴。
後來,鬆讚幹布讓人把紅色的雞毛,用牛皮繩紮起來,係在撤退的潰兵腦後。這樣的軍隊成為紅纓軍,待遇減半,受盡人們的鄙視。
鬆讚幹布號召吐蕃將士以雪前恥,久而久之,吐蕃人視紅纓為畢生恥辱,唯有用敵人的鮮血和頭顱,他們才能摘下紅纓。
其實,所謂的紅纓軍跟唐軍中的跳蕩兵差不多,唐軍的跳蕩兵,以罪囚和商賈、贅婿這些地位低下的人為主,他們隻有在戰場上立功,才能升遷為庶民,立下兩轉以上軍功,才能享受一轉軍功待遇。
可以這是一支死士部隊。
隨著,鬆讚幹布的命令下達。吐蕃軍隊的紅纓軍將士開始排出進攻部隊,向康延居城緩緩前進。
吐蕃的紅纓軍將士前進速度越來越快,仿佛像海嘯一般湧上康延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