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不作就不會死(1 / 2)

第一零七章不作就不會死

開元四年寒風呼嘯,半夜裏,陳應頭枕雙臂望著屋頂漆漆的花板,傾聽屋外傳來的寒風呼嘯的聲音,久久未眠。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總結一下這十年來的經驗教訓,思考與規劃一下未來的人生了。

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裏,陳應的經曆實在是太過豐富。先是死亡帶來一段人生的終結,突兀的穿越改換了身份,撲麵而來的全新生活與陌生時代,當時陳應就感覺,自己就像是落入了一股驚濤駭浪的命運洪流之中,如果不想被其吞噬與淹沒,就隻能迎潮而上努力的改變自己的人生。

接下來,陳應也的確是這樣做了。智退西秦軍,計斬宗羅睺,平定旁企地之亂,千裏救援靈州,四戰東突厥,名揚下,從籍籍無名的卒,如今成為名揚下的驃騎大將軍,陳應的風頭蓋過了軍神李靖,成為大唐開國第一將。

陳應始終都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當中,都帶有一股自私與功利的成份在內。無論是主動去結交形形色色的人物,還是豁出性命的從戎征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到現在這一刻陳應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無形之中已經融入了這個時代,已經認可了自己做為“陳應”的這一個身份。

他開始真正的牽掛身邊的一些人,成為生命另一半的平陽公主無疑是首當其衝,還有李道貞、許二娘這樣的紅顏知己,當然還有張懷威、羅士信、張士貴與段誌感等這些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等等一些和自己有著不同交集但都十分重要的人。

同時,陳應也對大唐帝國的現狀與出路有了思考。因為身體內有著一顆來自千年後的靈魂,他有著這個時代所有人所不具備的遠見卓識。他很明白未來的一些年裏大唐帝國的基本走勢和即將麵臨的危機,也知龗道三百年大唐帝國的滅亡給後人帶來了怎樣的災難與傷痛。

他還知道,曆史上的李建成是怎樣走向了毀滅,李秀寧是怎樣的香銷玉隕!他更知道,李世民開創了一個惡劣的開頭,給後世做了一個壞榜樣。當然,最讓陳應感覺不舒服的還是大唐的髒和亂,所有的這一切不幸,都不是陳應希望它重演的。

但要改變這一切,遠比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更加困難!

或許這一切,又都要從改變自己的命運開始……隻有自己足夠的強大,才能守護那些生命中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也才能更多的影響這個時代,從而改變這段曆史、塑造一個自己理想中的,泱泱朝!

大唐在自己的影響下,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道,東突厥提前滅亡,西突厥提前十幾年滅亡,更何況,還有吐穀渾、吐蕃。這不是並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唐有了更多的鋼鐵產能,更快速有效的馳道。

無形中的影響也很大,比如,原本早已沒落的農家、雜家、甚至是墨家,在陳應的庇護下,以大唐工業大學的形式存在著。

如今的大唐工業大學,分為機械學院、力學院、數學院、格物學院以及農學院。既有三千多名學生在此深造,也有大量的學者在大唐工業大學實驗室中開展研究。

當然,陳應還有龜茲設立了一個縮版本的大唐工業大學,正在秘密試驗熱武器,包括火炮、火槍方便,如今唯一可以拿出實戰的隻有手擂彈和黑火藥,猛火油。

當然,在不久的將來,陳應感覺大唐完成熱武器換裝,應該不成問題。唯一可以避免大唐藩鎮之禍上演的隻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廢掉遊牧民族的武功。

再厲害的箭術,比不上槍法,畢竟一個弓箭手至少訓練三年甚至更久,然而,一個火槍手恐怕一個時辰就可以學會放槍,學會瞄準,哪怕一個月的訓練,就可以達到不俗的射擊水準。

隻要熱武器產生,遊牧民族的騎術和箭術,將徹底失去用武之地,最重要的是,哪怕是藩鎮,如果沒有彈藥的補給,他們將無法造反,即使造反,子彈打完,手中的槍炮就是燒火棍。

可是,眼下,鋼鐵質量和產量已經可以滿足馳道的消耗,大唐工業大學一百多名博士正在秘密蒸汽機。

可以,陳應的先知先覺,已經事半功倍。一旦成功將蒸汽機製造出來,長安距離安西雖然有一萬餘裏,可是,按照蒸汽機時速六十公裏計算,從長安到安西最多需要七時間,一旦將長安的四縱四橫馳道網絡建成,大唐哪怕任何一地出現叛亂,大唐關中的軍隊就可以在十之地抵達。

隻是非常可惜,目前的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