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2 / 3)

“這樣的材料我不一定審,又不是我的講話。文責自負嘛!”時尚說完又覺得這麼說似乎不夠重視這件事了,便改變了口氣:“好,你念念我聽聽吧。”他說完冷不丁發現了王風耀的眼睛,關心地問:“喲,你的眼睛比昨天重了?”

“時市長,我聽說重就是極限,到了極限就不能再發展了,也就好了。”王風耀說:“我念念您聽也行。”

時尚問:“不要緊吧?”

“沒事兒。”王風耀擦一下眼液,讓文稿與視線貼近一些,時尚的身子往沙發上一倚,眯起了眼睛。

王風耀瞧瞧時尚,心裏像倒抽了一口涼氣似的。南市長坐在這裏研究材料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姿態,他坐在辦公桌前鋪展著稿紙,旁邊坐著辦公室搞文字的副主任,還有幾個寫手,誰執筆誰來念。南市長不斷聽著不斷打斷讀稿的聲音,談自己的意見,應該如何如何改才好,征求大家的意見,如果有人反對,他就放下筆認真聽,覺得很有道理時便點頭表示同意,還說明自己對這一見解為什麼偏了。現在他很留戀那種研究材料的方法,很不適應這種閉著眼睛挺著肚子聽念稿的方法。那才叫研究材料,這時尚一當上市長也太大爺態了,表麵是在聽,誰知道那大肚子裏頭在咕嚕什麼呢!

王風耀先解釋一下說:“時市長,我起了個題目叫《老俗話裏的是和非》然後加了一個副題叫做略談人一走茶就涼……”

“不用解釋。”時尚閉著眼睛:“你就念吧,我能聽懂。”這一句話在王風耀心裏一下子和他拉開了距離,剛覺得時尚對自己的欣賞感幾乎飛了個精光。像是受到了冷落,心裏琢磨,這人出爾反爾,變化無常怎麼會這樣呢!他覺得像是領著一個生人到南市長家去,巴巴在圍著生人轉要張口咬去的樣子,自己教訓巴巴那種口氣。他心裏正酸楚著,時尚睜開眼:“怎麼,念呀!是不是眼睛疼了?”

“沒有。”王風耀念了起來:“也說不上是從哪個朝代,更說不上是從哪年哪月,也無從考證是誰發明的,在我們中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老俗話,叫做‘人一走茶就涼’。這句話的本意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諷刺那些用完別人就拉倒,不講人情道德的種種做法。就其基本意思來講,是無可置疑的,有著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人對這種做法是深惡痛絕的。如今這句話在官場頗為流行,意在借喻諷刺,指責那些受了某某領導恩惠,而某某領導調離或退休就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關照某某領導了。細品這句話用在這裏大有研究之必要,我認為在這裏的理解與上麵闡述的應該反其道而讚賞。也就是說,應該提倡人一走茶就涼。這個‘茶’應該指的是權力下所屬的車子、服務人員、在職領導待遇等等。如果人退了‘茶’還不涼,可以想象那將是一種什麼狀況呢?當然,這個‘涼’裏還應該有‘餘熱’,那就是如何關心體貼……”

“好!”時尚興奮得站了起來,驚叫一聲:“繼續念下去。”他不再背靠著沙發眯著眼睛聽,開始坐著聽了。說來也真是天意照應一樣,王風耀的眼液還不滴了,他滔滔不絕地抑揚頓挫地念著,一下子來勁了。剛一讀完,時尚走出辦公桌誇獎說:“有才,風耀啊,你太有才了!這篇文章充滿曆史的、辯證的、又與現實結合的觀點,而且有理有利有據,就算是拋磚引玉,快送報社去發表讓大家討論。”

“時市長,”王風耀高興地說,“要是開展大討論得您在這篇稿子上簽批個意見吧?”

“不用,不用--”時尚說,“這種討論不是經濟發展、社會重大問題方麵的。比如過去討論的如何擴大開放,還有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改善經濟發展環境,這要搞成一次民意性的討論才有意思,越是自發性,說明越合民意。我有一次散步,幾個退休老幹部在一起誇誇其談,旁邊一個婦女說,都退休了還得瑟啥!”他想了想,很行家地說:“讓報社寫個編者按就行了。”

王風耀點點頭,然後問:“那我還需要署名嗎?”接著又問:“署個筆名就行吧?”

“這個問題嘛--”時尚說,“那就看你自便了。”

王風耀常有請示的口吻:“那我不就要打您的旗號安排這件事兒了?”

時尚脫口而出:“可以,沒什麼。”

王風耀問:“用不用和闞書記報告一下?”

“不用,群眾性自發討論又不是屬於市委、市政府必管的工作。”時尚說:“這屬於一種社會道德範疇裏的討論,連宣傳部都不用打招呼。人家報社作為一級媒體還能連這點權力都沒有嗎?這樣的話都不讓說,還叫什麼自由呀!”他的這番話顯得很有親和力。在王風耀的感覺裏,這位時市長與剛才比又判若兩個人了。

“好。”王風耀說:“時市長,那我就去安排了。”

“喂--”時尚囑咐說,“要告訴報社總編,第一批討論稿必須是組稿,先形成一個正確的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