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2 / 3)

嘉嘉臉紅了,不好意思了。

連喜瞧瞧賈述生,又瞧瞧高大喜說:“你們都知道,我媽來到這裏,有過去那些事兒,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她不讓我說,我也就隻好依了。”

“哎呀,”賈述生埋怨說,“那頁皇曆該翻就翻過去了,誰還能再去計較那些?要是計較起來,不光是和你媽,還有那麼多人之間,各種糾葛多了,咱們還能幹事兒嗎?”

“就是!”高大喜說,“連喜,我和賈場長是特意來看你媽的,我們還以為她也能在這裏呢……”

賈述生說:“我打聽了幾個人,還是王繼善副場長告訴我的,說你們都在這兒,這不,”他指指高大喜,“我們就一齊趕來了。”

方春瞧瞧這個,瞧瞧那個,憋著話,抿著嘴兒,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來,心裏像開了鍋,隻是和王俊俊一會兒對視,一會兒又變換了表情,像是在說啞語,從表麵看來,這啞語是那麼心有靈犀,那麼心心相印。

“連喜,”賈述生問,“你媽媽呢?”

連喜說:“我媽沒來,一個人在家裏呢……”

“好啊--看來,你們都磨合好了,”高大喜高興地說,“你這個家庭農場準能辦好,有在家裏守鋪的,有在外邊忙活的,要是家庭農場辦好了,你們這家子人再和睦了……”他瞧一眼賈述生說,“我建議,樹他們一個特殊五好家庭!方春,你可得帶個頭呀。”

“我是沒說的,我和魏曉蘭見麵後,該說的我都說了。”方春說,“我和王俊俊要結婚了,她要來看兒子,依靠兒子在這裏住下,我也沒說的。就看魏曉蘭,她要沒說的,我們這個特殊家庭還真能過好。日後,連喜一結婚,她跟著連喜過也可以嘛!”

“我媽也後悔走錯了幾步,”連喜說,“爸爸,隻要你不介意,我可就這麼定了!”

“走--”高大喜一聽很高興,拉著架子要走的樣子,“咱們看看你媽去!”接著說,“連喜,這點兒活來得及,不就是搭個育苗棚嘛,你要覺得耽誤了你的時間,一會兒我來補工!”

高大喜說得風趣,大夥兒都樂了。

兩輛吉普車一前一後很快駛到了方春家大門口。方春見門上鎖了,急忙取出鑰匙打開門,第一個先進了連喜的屋,隻見桌子上放著一個紙條兒,紙條兒上還壓著鑰匙。他急忙拿起來,掃了一眼便遞給了賈述生,賈述生也湊過來看著,其他人也探著身子看,隻見上麵寫著:

連喜:

媽媽昨夜幾乎是一宿沒有合眼,左思右想,我該走了,所以,連告訴你一聲也沒有,就這麼匆匆忙忙地走了。重返北大荒的這日日夜夜,見到現在發生的、聽到以前發生的一些事情,幾乎都不在我預料之中,有時覺得心裏憋屈,有時也覺得一陣兒敞亮,有時又覺得混沌,我要回去靜下來讓自己好好想一想,不能怪媽媽臨走沒和你打招呼,那樣說不定會出現些什麼樣的小糾纏,會在農場裏引起一些什麼閑言碎語……我覺得,這裏最理解我的就是你,你就理解媽媽吧!就理解媽媽這麼悄悄地來,又這麼靜靜地走吧!

如果你覺得合適,或者是賈述生、高大喜知道我來,問起時,如果看氣氛適宜,就代我向他們問個好吧!

還應該代我問好的是你爸爸,王俊俊,還有嘉嘉。

……

媽媽匆匆

方春憋住一口氣,又使勁兒呼出來說:“走--,讓她走吧!她是該好好想想了!”

“爸爸,你就少說兩句吧!”連喜看看手表,一皺眉,算計著魏曉蘭走出家門的時間和火車開車的時間,“咣”地推開門衝出去,情不自禁地邊喊邊向車站跑去,“媽媽--!媽媽--!”

呼喚聲在茫茫的黑土地原野上飛旋著,繚繞著,經久不散……

2000年10月-2001年3月初稿

2001年4月修改於哈爾濱市

§§留在跨國藍天上的紀念(後記)

我寫完《燃燒》初稿,創作激情還像那熊熊的火焰在心裏燃燒著,直到修改完交給出版社,這火焰才算漸漸熄滅了下來。當然,這裏所說的燃燒和作品題目的《燃燒》全然是兩碼事兒了。我堅持業餘時間寫,總是匆匆忙忙,寫了就寫了,從沒有寫後記的習慣。這本書完稿後,偶然產生了要寫個後記的念頭,想留下一點這次創作過程中有點特殊意義的小小印記。

常有人讚歎,黑龍江有我們共和國的兩大驕傲,一是北大荒,二是大慶。這裏要說的,當然是和有關的北大荒。

自古以來,不少史書上就記載過這片屬於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蠻荒之地,詳盡而生動地描述了在這裏開發建設是如何如何地艱難,同時,也記載了古代多少帝王將相和外來侵略者的多少次嚐試,都以失敗而告終。古代文人墨客把這裏的冬天描寫得那麼令人毛骨悚然:“赤手則指僵,裸頭則耳斷”,“時見雛鷹跌落於林下,孤狼陳屍於河穀”,現代著名作家聶紺弩在《北大荒歌》中寫道:“不有天神下界,匠星臨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麵龐!”還有許許多多更加淋漓盡致的記載。如今,我們偉大的共和國不僅是“稍改其麵龐”,而是使昔日的北大荒麵目皆非。如果稱北大荒為龍江一大驕傲,那就是共和國旗幟下的北大荒三代人的共同驕傲。我們黨三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人都很關心北大荒的開發建設,還是在解放前夕的一九四七年,毛澤東同誌在《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這篇著作中,就發出了開發建設北大荒的進軍號令,十萬複轉官兵開進北大荒後,他又親筆揮毫問候北大荒人。鄧小平、江澤民同誌也分別於一九八三年和二〇〇〇年視察北大荒,對北大荒的開發建設都做了重要指示。在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曆程中,相繼共有二十七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關心和支持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經過三代北大荒人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才創造了北大荒今日的恢弘與壯麗。目前,已開發耕地三千一百多萬畝,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農墾企業,並伴生了一百多個初具規模的小城鎮,年生產糧食達一百八十億斤,可供京津滬渝和陸海空三軍一年的用糧,成為共和國最大的糧倉,為確保國家的糧食供應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北大荒精神: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回想北大荒三代人的戰鬥曆程,這北大荒精神也是燃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