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九華學藝(1 / 1)

華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國王近親金喬覺卓錫九華,潛心修持75年,99歲圓寂,佛門認為他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辟為地藏道場。

這是唐朝網站上對九華山的介紹,有人會說道士怎麼會跑到佛教名山拜師呢?主要是因為唐朝裏沒有和尚這個職業,況且自古靈山多為奇人異士所居之地,所以道士在佛山也有一席之地,在唐朝裏也就見怪不怪啦。

順便提一下唐朝中的時間設定,遊戲中的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一天等於現實中的兩個小時,即現實中的一天是遊戲中的十二天,而現實中的一個月則為遊戲中的一年了。由於唐朝公測已經一個多月,因此當我到達九華山時唐朝中的時間為唐曆二年四月十二日寅時。

待我爬上天台峰峰頂,正好見到日出奇景,眼見雲台曉日,耳聽鬆濤流泉,環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群峰猶如朵朵蓮花在雲海中若隱若現,極目遠眺,大江如練。讓人隻覺得心曠神怡,猶如置身仙境。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正陶醉時,又有一人爬上山來,低聲吟道。

隻見來人一襲紫衣,眸子迥然,氣度瀟灑,一副仙風道骨,莫非就是九華山道士?不及細想,我便跪了下去,“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哎,不知不覺就學起古代人拜師的方法了。

紫衣人先是一驚,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吳兄,你的徒弟說要拜我為師,不知你意下如何?”

我抬頭一看,原來紫衣人身後還有一人,正是在越州所見的那位道士。“他才是我師父?”

道士點頭道,“在越州我見道友和我有師徒之緣,且要往九華山來拜師,恰好我和太白老弟也要來九華山,便將寶珠借你助你來九華山。不過你究竟是要拜太白兄為師還是拜貧道為師呢?”

“太白?詩仙李太白?”我失聲驚叫。

“正是在下。”紫衣人頷首。

天那,我快暈倒了,雖然我沒有什麼偶像,但是李白是我最崇拜的人了,沒想到能真的見到他。當然,我一時興奮,忘了這是在遊戲裏了,嗬嗬。拜師?我才不管什麼狗屁道士呢,要拜就拜李白為師。

“呃,道長,我是很想拜你為師的,那是我對李嫡仙仰慕已久,還是想拜他為師。”我假意為難地對道士說道。

“哈哈,”道士大笑,“太白老弟,還是你的更有魅力呀,這個徒弟你就收下吧。”

“這……”李白猶豫道,“在下隻是一介書生,並沒有什麼好教給你的呀。”

“學詩呀,我想和你學作詩。”

李白點頭道,“那好吧,我就收下你這個徒弟。”

“李白要收你為徒,是否答應?”

“是。”當然要啦,詩仙的徒弟耶,估計我連笑三天都合不攏嘴了。

“醉月汐舞拜李白為師,觸發隱藏任務,成為隱藏職業詩人,學會技能吟詩,死亡後有一定幾率複活。”哈哈,這樣也可以的呀,看樣子來九華山是大大地賺到了。

“好好好,”道士笑道,“這位道友不介意再拜貧道為師的話,貧道倒是願意當你的第二個師父。”

“當然好了。”我連忙點頭。

“吳筠要收你為徒,是否答應?”

“是。”呀,原來是被稱為唐代三大神仙思想家之一的名道吳筠呀,能拜他為師肯定能學到厲害的道術,嘿嘿。

“醉月汐舞拜吳筠為師,學會老君開山咒,咒文: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提高法術攻擊力。學會土地神咒,咒文:此間土地,神之最靈,升天達地,出幽入冥,為吾關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書上清,土性法術。學會金光神咒,咒文:天地玄宗,萬氣本根三界內外,惟道獨尊萬神朝禮,役使雷霆內有霹靂,雷神隱名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玉皇光降律令敕,雷性法術。”

使用法術竟然還要背咒文的,還這麼長,要背死人的呀。

“為師將你送回越州,並收回寶珠,道法無形無名,自然無為,今後能有什麼樣的成就都要看你的造化了。”一番話說完,吳筠把手一揮便將我送回了越州城。

本書由瀟湘原創文學首發,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