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於機器人的研究,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世界機器人大賽中,每每拿到好成績的都是日本人。在日本本國,也幾乎每年都有層次不同的機器人比賽,機器人的設計非常普及。
2002年,全日本中學生的機器人障礙賽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這一年的大賽設置了重獎,前三名的獎金額高達50萬美元。其中第一名將獨自分得25萬美元。為此,大家絞盡腦汁,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在此次障礙賽中一舉奪得冠軍。
經過層層選拔,分賽區的好手首先湧現出來,共產生了19名分賽區冠軍,最後的總冠軍將從這19名分賽區冠軍中產生。19位選手各有千秋,他們設計的機器人從外觀上很難看出高低,有的能說話,有的能唱歌,有的還能打球……五花八門,每個機器人都有自己的絕技。
此次機器人大賽,組辦方有著明確的規定,機器人的重量不能超過16公斤。身高統一在30厘米。身體各部位可以隨設計者的愛好,彎曲折疊不限。有特殊絕技的可適當加分。
緊張的比賽不但吸引了上萬名現場觀眾,電視台還作了轉播。
比賽有爬坡,過河,穿越樹林……一共37道障礙,總長九公裏,看誰第一個到達終點。全程時間大約需要2個小時。
比賽開始,19名機器人昂首挺胸,大步向前,帶著創造者的激情。
此次比賽雖然是中學生的比賽,但科技含量卻是相當高的,有的機器人上安裝了激光電子眼雷達係統,有的安裝了最佳目標路線鎖定器,還有清除路障等功能,許多尖端技術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誰想,激烈的比賽過後,獲得第一名的並不是人們以為的科技含量最高的機器人,而是貌不驚人、特點不突出的一個機器人,設計者叫野森,隻有14歲。野森的機器人,其科技含量是所有參賽選手中最低的,然而在穿越障礙中,它卻跑出了最好成績。
記者們當場將野森圍住,他們奇怪野森的機器人怎麼可以跑出如此好的成績。經過野森本人介紹,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機器人是能彎腰低頭的。在兩小時的障礙賽中,有些障礙物會將機器人的頭部擋住,機器人不得不繞行,而野森的機器人卻能彎下腰,低下頭,鑽過去。這樣算起來,在兩小時的路途中,彎腰低頭的機器人就給野森省下了6分鍾的繞道時間,就是這短短的6分鍾,讓野森拿到了本次大賽的冠軍。
野森設計機器人的理念和他對人生旅途的看法,正是大賽組織者要考驗大家的。
能彎腰低頭的機器人,其意義遠遠勝過了那些昂首挺胸的機器人。年輕人的奮勇精神和不顧,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不知要吃多少虧,受多少挫折。隻有野森想到了漫漫長路上,必須彎腰低頭的道理,這是多少寶貴的現實精神。
野森的設計讓大家深受啟發,尤其是年輕氣盛、不知道低頭的中學生們,他們從野森的設計中悟到了更深的東西。這次大賽,野森不但獲得了穿越障礙最快獎,同時也獲得了本次大賽的最佳創意獎。大賽過去很長時間,人們還在談論野森的創意,還在被他的創意所打動。人生路上,每個人都在賽跑,都會有障礙,低頭,乃是穿過障礙的重要手段。野森的設計,給人以啟迪,讓人明白,除了奮勇向前的精神,這一路,也是需要彎腰低頭,作出種種犧牲的,這,同樣是人生旅途中必然要有的付出。
有人說過:花知道在該低頭時低下頭,然後才能開出美麗的花兒,稻穗知道在低頭時低頭,因為這就是成熟應該有的模樣。當我們終於懂得人生的艱難,也應該學會這樣低下我們的頭,去接受生活的本質。我們麵對命運中的磨難,不是向命運服從,而是等待重新挑戰的機會,這種低頭,不是退讓,而是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