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打擊遼宋的貿易戰(1 / 3)

蕭明一直在拖時間,天祚帝幾次催促他出兵,他都以軍事準備未完成的借口來拖延,他在等,他在等待戰爭債卷的銷售結果,這個時間之內,西夏國和大宋國已經全都知道了遼軍要攻打西夏的消息,各方反應不一!

西夏王庭顯得很憤怒!對大遼國無故對自己開戰不理解,遣使來問,天祚帝怒斥大夏王朝卑鄙無恥,任用奸人,妄圖刺殺大遼皇帝,分裂大遼國的土地!並且昭告天下,要求他們立刻退出阿勒泰地區,同時交出巴納鐵掬。

對此西夏國則選擇了沉默,同時整軍備戰,在夏遼邊境部署重兵,大將軍赫連鐵烈領軍十五萬駐紮衛州中衛府,宰相骨利茂才發全國征兵令,看來想與大遼國拚個你死我活了。

與此同時,西夏國君崇宗李乾順還遣使向高昌的西州回鶻借兵,兩一方麵他們開始頻繁的與金國女真接觸,正在商談東西夾擊遼國的計劃,對待大宋朝他們采取謹慎的友好,因為他們搞不清楚大宋朝對待此事的態度!

大宋朝的態度頗值得玩味!朝中大臣持觀望的態度,宣和殿大學士,禦史中丞王黼重提趙良嗣連金攻遼的計劃,遭到太師梁師成的反對,群臣中唯有童貫支持!王黼向徽宗如此解釋道。

“我與大遼南北雖通好百年,然自累朝以來,彼之慢我者多矣。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今弗取,女真必強,中原故地將不複為我有。”帝雖向其言,然以兵屬貫,命以保民觀釁為上策。”

又言道:“今遼之羸弱,又與夏交惡,北有女真虎視眈眈,正是內外困乏之時,此時不取燕地和晉地,更待何時?”

宋徽宗皺眉道:“我與大遼剛簽署“租地通商條例”兩國開放口岸通商,現剛得實惠,就毀約,是不是不太好?”

童貫奏道:“我大宋目前戰馬有所得,但騎兵訓練不易,遼現弱我為謀得實惠,但大夏卻有亡我之心,況我西北咽喉要地數萬肥沃之地盡在夏手,實為心腹大患!大遼國國勢雖衰但近有起色,精銳仍在,不若連遼取夏!”

一個要連金攻遼,一個要連遼破夏!這可是讓徽宗有點為難!說實話,宋徽宗目前非常滿意現在的國勢,基本上沒費什麼力氣已經名義上收回了燕雲東六州,且與大遼通商以來,工商賦稅大量增加,國內日漸萎靡的市場得到了空前的繁榮。

而東六州的租金遼國開口每州一百萬兩白銀,後以四百五十萬兩成交,這點銀子對大宋根本就是九牛一毛,隨著大遼國對宋朝的工商業產品的依賴,大宋的實際獲利遠遠高出了預期,晉地的四州與西地六州的拿回指日可待!

能夠拿回幽雲十六州成為千古一帝的想法對徽宗誘惑力極大,遺憾的是沒有任何武功而言,靠的是大宋雄厚的經濟實力!這一點徽宗心裏總有點別扭,所以他對王黼和童貫的提議都有點想法。

新任太宰少傅中丞劉正夫奏道:“連金攻遼恐不得行,女真之人貪婪狡詐胃口極大,況我大宋目前的實惠與大遼,以不予屬國論之,遂再無有歲貢一說,檀淵盟約已不作數,我大宋大宋拿回東六州完全是與遼帝身旁的承宣使大人斡旋有關,我們怎可置他於不顧?”

劉正夫所說的承宣使大人指的就是蕭明,徽宗皇帝立刻意識到,現階段留蕭明在遼帝的身邊還能為大宋謀取更大的利益,那就不能現在與遼國交惡,至於是否協助遼軍對西夏采取軍事行動的事情,還有待於好好商榷。

於是整個大宋朝廷竟然在對遼國伐夏這件事情上,對外保持了驚人的沉默,既不采取任何行動,也不發表任何看法,但這些宋朝的士大夫們卻不傻,他們知道從中漁利的道理,於是大宋王朝開始頻繁的采取各種手段,舉全國之力發戰爭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