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要北伐(1 / 2)

強大的宋帝國在金國女真摧枯拉朽般的攻擊下,京師被破,皇帝被俘,這件事情對整個宋帝國的影響是深遠的!有些人可能會記一輩子,作為中原漢人的恥辱,永遠會讓很多人銘記於心,到死都不會忘記。

康王趙構在大宋的南京應天府即位成為宋高宗,是為建炎元年!整個朝廷整軍備戰,宗澤副元帥向趙構建議道:“現在河北兩路兵馬義軍,加上各地勤王的人馬已不下二百萬,應相應西進收複京師!”

恰好潼關以西陝西路製置使席益募兵五萬加上原來西軍的精銳穿過潼關東進,趙構讓宗澤率二十萬義軍配合西軍收複失地,兩軍在西京河南府會師,時金兵已經撤過黃河以北,東京汴梁的金兵已撤走,趙構準備收複東京。

金兵撤走之前,曾詢問張邦昌,是否留下一萬人馬保護?張邦昌按照權領門下省呂好問教給他話道:“恐怕北方的兵卒不習南方的水土,不會安心駐紮。”完顏宗翰又試探他:“隻留一貝勒怎麼樣?”張邦昌又托辭貝勒是貪人,不敢留住,恐擔不起責任。

金人隻好全軍北撤,張邦昌請教呂好問,呂好問對他道:“相公對天下人說,忍辱負重屈節金人躡位登基,實出無奈,而今金人既去,相公應徐圖後舉。相公請三思,過去大臣勸進,人心所向都是懾於金人的暴虐。現在金人已去,相公如何能威風依舊。如今康王是皇室後裔,領兵居外,眾所歸心,為什麼相公您不擁戴康王?為今之計,應迎元佑皇後,並請康王正位,庶獲保全。”

監察禦史馬伸也請求奉迎康王,而王時雍反對說:“而今已是騎虎難下,您應深思熟慮、方作定擇,以免來日後悔莫及。”徐秉哲也讚同王時雍。更有吳拜、莫儔等眾附議,這些人都是監察禦史,一個鼻孔出氣,張邦昌不敢聽從。

他聽從的了呂好問的建議,他立刻恭迎元佑皇後為宋太後,入禦延福宮,又派蔣師愈帶信去見康王,陳情自己迫不得已作為和苦心,並派出使臣謝克家帶著傳國玉璽趕到南京,將傳國玉璽獻給康王,又降手書請元佑皇後垂簾聽政,自己以太宰的身份退處資善堂。他又派遣使官奉車駕、衣物以及其他禦用之物去南京進獻給康王。

不久他自己也趕到南京,拜見高宗趙構,他葡葡在高宗駕前,伏地慟哭,請求高宗賜之死罪,高宗好言相慰,免他死罪,至此大楚國不複存在了,張邦昌也曾封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一個月後貶為潭州節度使,黃潛善使人殺之。

東京城現在空城一座,宗澤率二十萬大軍,入駐,恭請趙構回京,但在此時,蕭明攔住了趙構,不讓他回京,趙構不解詢問何故?蕭明告訴他,金兵現在沿黃河北岸布有重兵十五萬,隨時有跨過黃河南下的準備,東京實際上並不安全!

汪伯彥也讚成東京並不安全,趙構於是命宗澤任東京留守,知開封府,招聚義兵近200萬,分署京郊16縣,與金兵隔黃河對峙。圍繞著整個南京商丘,宋朝的各路豪傑和大部分官員全都來投,趙構麾下人才濟濟,文有汪伯彥、黃潛善、呂頤浩、趙鼎、席益等人,武有宗澤、張所、劉浩、張俊、王庶等人。

高宗趙構摩拳擦掌準備北伐收複失地!底下群臣也是紛紛響應,河北兩路義軍更是有人打出了口號“打到黃龍府,迎接二聖還朝!”的口號,汪伯彥很是憂慮,私下對趙構道:“二聖還朝,君當何處?”趙構一下就楞了!

而這些事情蕭明就不管了,他已經回到了杭州,按自己安派趙彥文的黃金軍團回撤徐州,新鳳軍回撤山東威海基地,防地自有大宋的義軍接手,按照自己和丁建鵬的規劃,趙構雖然登上了帝位,但朝廷之內汙垢未去幹淨,仍然會帶著趙構在經磨難,現在還不宜再次助他。

兩人曾經有過爭論,那就是黃河以北地區淪陷區內的漢人百姓怎麼辦?蕭明說放任金兵占領中原地區,那不知道有多少漢人百姓慘遭屠戮,但丁建鵬給了蕭明一些資料,從1125年金國南侵到1127年北宋滅亡,黃河以北的人口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不少!

從北宋滅亡一直到1140年金國第四次南侵之間,黃河以北的人口一直處於增長階段,這是因為金國對於版圖之內的民族政策相對寬鬆!金國女真由於自身的生產力比較低下,大規模農耕生產也未曾開始,以及他們掠奪人口的習慣,曾有段時間,遼東的人口劇增!

遼東是女真人發祥的地方,大規模的掠奪人口,是的遼東的土地得到了大規模的開發,兼之金國對其他民族也不是太歧視,遼人、悉人、漢人、渤海人、高麗人、女真人基本上沒有身份地位的差異,吞並了遼國之後,一開始也對遼人過於防範,但隨著大批的遼國貴族和高官投降金國,金國在國土治理方麵不得不大範圍使用遼官,這種現象也慢慢不見了。

金國吞並了遼國的土地之後,契丹人,漸漸地變成了金人,在金國南下擴張的曆次戰爭中,遼人都是其主要的兵力來源,對中原漢人的殺戮竟然是很多遼人所為,從這點上來看,遼人的罪惡比起金人要大的多!河南的中原漢人為了躲避戰火,也有向北方遷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