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是虎衛們在一個山穀救起的,他正在和兩隻棕熊搏鬥,已經非常危險了,虎衛們救下他是應當的,因為他獨自一個人敢於挑戰兩隻成年的棕熊,說明個人的膽氣和勇氣都是讓人欽佩的,所以虎衛們都給予他應用的尊重,但此人受傷很重,所以就被虎衛們給帶回來了。
蕭明過去查看了年輕人的傷勢,感覺都是皮外傷,安道全把脈之後也是這樣認為,看來隻要好好休息,生命是沒有危險了,蕭明仔細觀察了這個人,發現此人是一個典型的印第安人,黃色的皮膚和自己一樣,是不過眼眶稍微深一些,鼻子略微高一些,他知道這是以內地域的關係造成的,其實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中國人一樣都是蒙古人種,在很早以前從白令海峽遷移到了美洲大陸。
這個年輕人一住就是三天,在安道全精心的照料下,傷勢好的很快,這也得益於自身強壯的身體素質,當他醒來之後,猛地看到這些大宋人還是有點慌亂,但蕭明安道全等人對他都表現的很和善,所以他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轉而對這些外來人分外的好奇,但由於語言不通,眾人隻能聽他“噗嚕……!”說話,卻沒人能夠聽的懂他說什麼。
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通過手勢的交流,年輕的小夥子眾人讓大家知道了他叫什麼,他叫做“阿魯木”蕭明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屬於印第安語的那個分支,他們的名字其實並不是姓氏,而是一個外號,這個中國人不一樣,因為中國是信奉的祖先崇拜的,姓氏的來源則是尊重自己祖先的意思,但印第安人卻不是這樣,他們一直是屬於大自然崇拜的,不是太陽神就是高山大海等等。
阿魯木傷勢好轉之後,總是想著跟人交流,通過幾天的接觸,他能夠說出一些簡單的漢語,比如他會將安道全叫做:“安大夫!”他會管蕭明叫做:“侯頁!”而跟他接觸最多的顧小六叫做:“六!”他能看著這幫人的頭領就是蕭明,但蕭明卻是個沒有什麼架子的人,總是和手下的人吃喝笑罵在一起,而這些人卻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戴蕭明,於是他漸漸的也對蕭明很是尊敬。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建設,整個營地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原來的規模,在蕭明的帶領下,虎衛和水手們已經重新見了了一個很大的碼頭,並用石頭初步的建立了一些住處,而不用再每天睡帳篷了,有了水源之後,通過合理分配,也建立了一個蓄水池為的是能夠澆灌營地內的菜地和麥田,營地之內開辟的十幾畝地本來是用來種菜的,但安道全卻建議還是將一些麥種種了進去。
如今輕輕的麥苗已經長出來了,蕭明專門安排了一些人專門來種糧食,這樣在船上的食物儲備吃完之前,就有更多的糧食可以應付了,於是七百多人的隊伍自然而然的被分配了好幾個組,有專門農業種糧食的,有采集水果和野菜的,有專門打獵提供肉食的,還有專門出海釣魚的,這是整個營地分出來的食物解決部門,還有專門的建築部門,用來給大家建設一些住處,完善各種營地措施的。
首先解決的就是公共洗浴和衛生設施,現在要種糧食,所以糞肥是不能被浪費的,要集中管理進入發酵池,船上因為有大型蒸汽鍋爐可以燒熱水,一開始熱水的解決隻能上船,後來蕭明讓將船上的一個備用的小鍋爐拆了下來,放在營地的夥房之內,通過管道就可以為大家解決飲用做飯和洗浴的問題了,這是一種文明的做法,而這也讓阿魯木很是感興趣。
搜索隊仍然要出去找煤,搜索的麵積也越來越大,目標也已經達到了方圓而百裏的範圍,但仍然沒有煤炭的蹤影,這讓蕭明很是著急,但一些其他的礦產卻被找到了,如石英礦、芒硝礦、石灰石礦、還有銅礦!目前能用的隻能是石灰石了,最起碼營地的衛生需要用到它,至於芒硝暫時還用不到,隻能存儲在營地一些,煆燒石灰就用掉了大量的木材,這讓營地的人對煤炭真是渴望已極。
轉眼又是一個多月過去了,田地裏麵的麥苗都已經抽穗了!這裏的氣候濕潤,天氣炎熱,穀物的生長很快,而戰船上攜帶的所有食物基本上已經吃完,隻剩下一些麥種了,雖然肉類不缺,但青菜的獲得則全是用自己的地裏麵摘取了,在有幾十天後,播種的麥子就可以收獲了,那樣就可以暫時解決吃飯問題,可這也不是個好辦法,蕭明希望在明年的夏天時能夠回國的。
因為負責觀測海洋洋流的人已經向他彙報了洋流的動向了,果然如蕭明之前的預料一樣,到了五月份以後,整個太平洋洋流的流向正好是向著相反的方向而流,這說明隻要有足夠的煤炭他們在經過阿留申群島之後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航線返回日本海了,而如果單憑這風帆動力的戰船,要想擺脫洋流的羈絆不被裹進極地北海,則是需要冒很大的風險!所以煤炭是能否回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