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金融的手段(1 / 2)

艾奇立答應了蕭明,而已日昌隆為主的大宋全國性商號,還有各種工場農場,太平銀莊和日昌隆盛銀行等直屬單位全都接到了蕭明的密信,而已日昌隆控股的全國性大商號的掌故也接到了上麵大股東的指令。

所有操作先後在全國展開,首先是蕭明直接控製的大規模的商用船隻在貿易當中開始了不在進口糧食產品,同一時間台灣大留求島海南瓊州兩大移民產量地的糧食輸出全部停止,高麗和日本的稻米輸出也自然停止。

緊接著以日昌隆為主的各大商號基本上在同一時間之內開始大範圍的收購和囤積糧食,糧食價格在幾天之內就開始飆升!並且與糧食有關的所有商品再次麵臨大範圍漲價,甚至因為要用糧食喂豬而逐漸興起的生豬養殖頓時麵臨倒閉的境地。

這種局麵迅速蔓延,短短幾天就從江南一帶傳遍全國,甚至很多百姓因為害怕糧食在今後仍然會漲,而自發的開始了囤積,很多糧倉米鋪在一夜之間就在門口排出了長隊,大家全都拿著米袋子爭相搶購糧食。

大宋康京的內城皇宮之內,承德殿內燈火通明,使用玻璃水晶製作的大型宮燈之內由於缺少煤油,終於又開始點起了蠟燭,高宗趙構正在觀看各地呈上的一些重要疏表,由於蕭明成立了內閣,秘書省和尚書省在處理全國重要的疏表時,會選擇一些不便解決的呈遞給皇帝審閱。

蕭明主持內閣的時候,基本上高宗已經疏懶的不看奏表了,除了西域自治道和大理的國事上,內閣給皇帝呈送的上疏和奏表之外,所有大小事情,基本上都是內閣處理了,高宗樂得圖個清閑,每日寫字作畫,遊山玩水十分的逍遙。

蕭明不在之後,這一整套製度沿用了下來,但知道最近一段時間,高宗趙構突然心血來潮,開始關心起國事來了,總是跑到內閣過問政事,所以這段時間,內閣範宗伊等人也將一些俗事遞表讓他過目。

高宗一段時間懶慣了,猛的看那些無聊的瑣事自然提不起興趣,可是他現在十分的愛財,於是開始挑一些戶部財政方麵的奏表過目,最近一個月來,商業調蔽,民生不穩,他也有所發覺,再有奏表遞上來,他都要讓人給他報一下的,如果不是好消息,自己看都懶得看了。

今日下午,新任禮部侍郎辛柄慌慌張張的在外求見高宗皇帝,他親自跑來自然是心中著急,奔進文德殿大門竟然被地上的花崗岩水磨大理石地板給滑了一跤,然後大聲地喊道:“大事不好啊!陛下!”

這樣的喪氣話自然使得高宗不喜,但他還是耐著性子問道:“具體何時驚慌,愛卿先報予寡人知曉!”

“陛下,廣東福建等地糧價上漲的太過厲害,州府之內的存糧已經告馨,地方上請求官家舉江南一帶的米糧前往支援,否則不出半個月,整個廣南幾路就會鬧糧荒的!”

高宗皺眉道:“我大宋廣有錢糧,怎會沒有米糧?是不是有不法奸商囤積積奇準備謀取暴利啊?”

辛柄揚著手裏的奏表答道:“囤積之事的確是有,但卻不是一家所為,而是所有的商家都在囤積,不但如此一般百姓也開始囤積糧食,如果不平抑糧價,兩浙和江南的糧食就都會流向兩廣等地,那個時候,恐怕江南就得鬧糧荒了!”

“百姓也開始囤積?”高宗有點不理解了,他拿過辛柄的奏表,仔細閱讀,原來兩廣等地的囤積風非常的厲害,不但是糧食,茶、鹽、糖等物,凡事跟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資全都在囤積的行列之內!

一開始官府覺得有利可圖,竟然將府庫之內的物資進行了拋售,換回來大量的貫子鈔票,並且存入銀行吃利息,但由於鈔票接連貶值,而銀行是按及時彙率變動的,鈔票存進去不但沒利息還有縮水!

等到府庫的存量和物資全部售空之後,這種囤積之風卻開始越刮越烈起來!而外省外地的糧食和物資跟潮水一般的流進兩廣地區,但糧價的波動總體趨勢仍然在上漲,當地官府不乏有識之士,他們知道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的話,等到將來江南和兩浙路鬧糧荒時,自己的罪責一定難逃,非但如此,還將是罪魁禍首!

於是他們將手中的鈔票拿出來,也開始大肆購買糧食,然後向市場拋售,借此來降低糧價,可是這總感覺有點杯水車薪,到了後來,由於貨幣已經貶值到了一定的程度,官府已經無錢可用了!而很多商家在出售糧食的時候竟然不在接受紙幣,而隻接收金銀等物,這就更讓當地官府雪上加霜!

事情已經到了壓不住的地步了,除了兩廣現在福建路也是這樣!在無奈之下,他們隻好上疏上朝廷戶部請求支援的,如果在不支援的話,那個時候,糧價將如脫韁的野馬一般一發不可收拾的,到時候不單單江南等地,兩浙路就連黃河以南的兩河區域的產量地也會鬧糧荒的。

現在唯一能夠解決的辦法就是,朝廷立刻大批的向兩廣和福建路撥款和調糧,這樣才能平抑糧價,使得糧食價格大跌,從而使得糧食流向那些價格稍高的地區,否則這種單項流動的情況一直發展下去,全國性的糧荒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