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古代,現代!(1 / 2)

現在的大宋朝,蕭明其實根本沒必要天天盯著了,當初他製定的一些規章法度本來也有約束眾人的意思,但百官之內自有人才,不但將他的規章發揚光大,甚至更為嚴格和嚴密,朝中直屬的各個衙門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辦公地點,但仍然遵循著每月三次朝廷內議的會議要求。

其實朝廷直屬的官員本沒必要全聚到京城之內,金陵府有金陵府的衙門,朝廷由朝廷的殿堂,全國各地的直屬道州自有專屬的大員駐守管理,六部的大員基本上都在內閣,其他的雜官基本上也沒人羨慕,都盼著能到地方上,所為寧為雞頭不當鳳尾嗎!

越來越多的官員被中央委派到了各地方道州等地,由於交通便利,郵政發達,初級製作的傳信飛鳶基本上已經在天上漫天飛了!中央的管控從未達到這樣的嚴密,內閣的政令發布和監察都是以最快速度見到成果,官員實行高薪養廉一個個倒也克己奉公。

蕭明原來坐鎮內閣的時候,隻是對一些未決之事拍板的,內閣重臣當中也知道不用去找皇帝的,一是皇帝年輕,在這這位皇帝經常不在京城,國家之事能做主的人隻能是蕭明,但隨著蕭明也漸漸不在朝中的時候,每次碰到大事,這幫老臣吵架歸吵架,但還是能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久而久之,按照原來製度之下,蕭明坐鎮的作用也變得越來越小了。

整個大宋朝廷的內閣之中,現在是行政事務越來越多了,朱棹、史浩、劉子羽。辛柄等人都已經堪當大任!呂頤浩年紀老邁致仕回鄉養老,內閣事務當中以吳庸為主的內輔重臣圈已經漸漸的成為主流。

尚書省被蕭明立意提拔成為內閣首輔的培養地,六部當中尚書的任職則必須要經過內閣的批準,不是一方能臣則不可擔此大任,而吳玠作為軍方重要的實力派人選,自然執掌兵部尚書的職銜,而另外一個軍方的實力派人物韓世忠則不充任任何職銜。

其實這也是他自己要求的,畢竟韓世忠心中清楚,自己在大宋朝堂之上並不是那種廟堂派人物,他實際上還是蕭明一派人物,為了不給蕭明增加受人詬病的負擔,韓世忠堅辭不受重任,對此蕭明也感無奈!

韓世忠為人謹慎,不貪功不張揚,但蕭明也不能讓他受到任何委屈,該給的東西一定要給,隆慶二年的時候,朝廷增補貴族爵位,韓世忠以累積戰功而獲封靖定候,進少保。官封簽書樞密院院事,這就是軍方總參謀長的職位了。

其實蕭明一派的人中不願當官的還有很多人,這是當先的社會風氣改變造成的後果,朝廷選擇官員的範圍已經不僅僅的局限於科舉製度,而是多方麵的,凡是在相應領域之內是一方麵之才的人物都有可能當官。

現在官員在朝廷不斷製定的各項製度控製之下,權利已經被大大地削弱了,除了薪水比較豐厚之外,其他的各項特權一律取消,官職隻能是一個職業而不能成為一項惠及全家的特權,再說還有地下眾多的人等著每年的監察評估打分,準備頂你的位置,所以說官員現在已經不能太過吸引人了!

對於監察署打分評議的製度,這一點頗受到丁建鵬的稱讚,說這是蕭明發明的最好的一項製度,這話讓蕭明深思了很長的時間,自己矢誌不渝的一直在推行製度的變革,為何到了現在還不能找到一種真正能夠改變官本位思想的好辦法呢?

蕭明與丁建鵬說話很隨便,他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與丁建鵬探討,丁建鵬在外人眼中是一個很神秘的發明家,簡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麼都懂,但在蕭明眼裏去不是這樣,他始終把丁建鵬當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一,是自己思想和精神的依靠和一路人。

兩個人等於一同走在一條路上,密不可分的夥伴,他有什麼想法都會跟丁建鵬分享,並依靠他的知識和智慧來給自己提出建議,在這個世界生活的越久,蕭明越感覺自己像個古代人,不論是說話做事還是思維方式,他隻能將丁建鵬當做提醒自己仍然屬於現代人的一種方式,因為丁建鵬的思維方式始終是後世現代人的。

對於蕭明提出的問題,丁建鵬於是陷入了深入的思考法當中,他覺得有些想法和看法還是有必要跟蕭明進行探討的。

輕啜了一口茶,丁建鵬說道:“我一直都在想,中國人在沒有什麼宗教信仰的情況下,是什麼支撐他們的精神世界的!”

“宗教一直都是中國人可以選擇的避世工具,而不是什麼精神寄托”蕭明補充道。

丁建鵬點點:“你說的對,中國人骨子裏是比較油滑的,宗教當中的諸神是不足以讓他們畏懼的,一方麵請求諸神保佑自己,一方麵又壞事做盡!這種人不少,這說明他們骨子裏並不畏懼這些鬼神!那麼到底畏懼什麼哪?”

蕭明道:“他們畏懼權勢!”自己自從當權一來,已經見過太多這樣的事情了。

“你又說對了,他們畏懼權勢,誰當權就畏懼誰?權利使得他們趨之若鶩,因為他們賦予權利無上的光環,這種教化是幾千年來造成的,後來的儒家學說則是對這種思想進行了發揚光大,使得他能夠像宗教一樣進入到每個中國人精神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