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品茗論沉浮(1 / 2)

彭山盯著肖遙思索片刻,不再談論攻守之事,忽轉而問道,“苗人何以為王?”

聽到彭山此問,肖遙臉上露出一絲淺笑,或許這才是他心中最期盼的東西。卻坦然道:“苗人很難獨立為王。”

彭山聞言,臉上終於露出一絲驚詫,卻又很快歸於平靜。緩緩道:“還請肖兄解惑。”

肖遙將目光頭像殿外,似是神飛天外,“當年苗人從平原逃難至此,從平地逃到山峰之上的時候,就已經沉浸在了當年那場大戰的陰影中。如果苗人要想獨立為王,則必須走出上古那場世紀大戰的陰影。”

“都過去那麼久了,怎麼還會有影響呢?”彭山著實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過去了這麼久,苗人已經成為了漢人的附庸,除非你能夠使得苗人自立,自給自足。”肖遙說道。

“自給自足,肖兄可以說的更加詳細一點嗎?”彭山問道。

肖遙繼續望著殿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苗疆四省,已經有部分地區被漢民通化,這也正是朝廷開始有心思改土過流的原因,隻是苗疆四省還不自知,比如你們彭府所在的溪州,雖然十分繁榮,但卻是建立在和中土進行商貿的基礎上。你們賣向中原的主要以苗疆的特產和藥材為主,但是從中原購買來的卻是糧食。”

“如果有一天朝廷水師封鎖水運,苗疆買不到糧食會怎樣?”肖遙突然扭頭看向彭山。

彭山聞言顯然一愣,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所有所思道,“肖兄是覺得朝廷在改土歸流之前,首先會中斷苗疆和中原的貿易往來,從而中斷對於苗疆的糧食供給?”

“倒尚不至於這樣做。朝廷和苗疆的朝貢體係自古有之,苗疆接受朝廷的一部分管理,同時也上繳一部分稅賦,朝廷方麵則保護苗疆不受外敵入侵,另外也會供給苗疆所缺少的糧食。這種關係已經維持了千年,所以朝廷不會貿然中斷商貿。”肖遙比較肯定的回答道。

“那麼肖兄的意思是建議我們先囤積糧食,以防不測?”彭山問道。

“朝廷不中斷商貿,是有兩個原因,首先商貿自古有之,因此苗疆和內地的很多商旅利益結合在一起,這其中也不乏朝中的達官貴人,因此貿然中斷商貿必然會得罪很多人。其次中斷商貿需要四處設置關卡,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但是朝廷卻可以對販賣到苗疆的糧食增加稅收,或者限製糧食流入苗疆的數量,這樣一來,不需要戰爭就可以削弱苗疆,而苗疆卻無計可施。”肖遙繼續分析著。

“那豈不是說我苗疆就是板上砧肉,任人宰割?我苗疆雖然也有一部分山區可以開墾梯田,播種水稻,但是大部分山區種植藥材或者采集藥材還可以,種植水稻則根本不可能。這樣我們怎麼辦呢?”彭山有些急迫的問道,不複之前的平靜。

“非也,朝廷的改土歸流不會很快施行,所以你們首先要在朝中運作,盡量拖住時間,然後暗中大量購入糧草,但絕不能全部通過溪州水路,那樣會太過顯眼。再有則是長久之策,需派人去全國四處尋找,可以在山區種植的另外一種作物,這種作物最好是產量高,耐幹旱的。比如玉米和土豆就是上選。”肖遙繼續指點著彭山。

“我們溪州倒是降水充足,所以主要是梯田種植水稻,而其他苗人地區則是以打獵為主,采集藥材為輔,因為山地難以行走,種植玉米和土豆都要消耗大量人工,所以很難推廣。肖兄覺得還有其他辦法嗎,比如聯合邊疆那些外族部落?”

聽完肖遙的建議,彭山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世子說笑了,苗疆在向外就是蠻夷之地了。朝廷之所以會一直允許苗疆采用土司製度,正是因為苗疆大小部落,各自為政,沒有統一到一起,不足為患。如果苗疆一旦有人和其他邊疆部落聯合,那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如此必然招致朝廷的毀滅打擊。”

肖遙將其中的利弊擺出來,剩下的則讓彭山自己思考。

“那麼按照肖兄所說,我苗疆各個部落又該怎麼辦呢?”此刻,彭山儼然已將肖遙當成了名師再求學。

“我國北方和西方都是遊牧部落,他們所占據地域雖然廣袤,但是人口卻並不多,因此一直以來,朝廷的政策就是扶持這些部落之間的弱者和強者去爭鬥,坐山觀虎鬥,收取漁人之利。同時也是因為本朝建國以來國力有限,也隻能如此,無奈之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