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虜阿濟格的正黃旗兵圍朝鮮義州府時,寧邊大都護府元帥張晚有命令副帥李貴統兵兩萬相機援救義州府,可是自從在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中,朝鮮都元帥薑弘立統兵一萬三千餘人兵敗後金投降,朝廷舉國上下對金國產生了恐懼,在隨後邊境衝突中朝鮮國對金國百無一勝,所以寧邊大都護府元帥副帥李貴的人馬還沒有出征就已經蔓延著嚴重的失敗主義氣氛。
副帥李貴趕著隊伍出了寧邊大都護府,隊伍走了兩天剛剛離義州府還有一半的距離,朝鮮軍前鋒五千兵馬被建虜正黃旗三個巡哨的牛錄打了一個衝鋒,朝鮮軍前鋒五千兵馬罷了下來,先鋒官陣亡,士兵估計被殺千餘人,最後李貴收拾到一千多殘兵,其他的士兵應該是當了逃兵溜掉了。
這下子李貴也泄了勇氣,隻好據險死守,嚴防建虜八旗縱兵深入朝鮮腹地,一邊向寧邊大都護府元帥張晚求救,元帥張晚不過是朝鮮國王李倧寵信的文臣,並不會排兵打仗,得到副帥李貴求救報告,一時間驚慌失措,一麵嚴令李貴嚴防死守,一麵向大王李倧求援。
李貴在義州府與寧邊大都護府之間停留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得到大王李倧旨意,命令他就地駐防,等待明朝大軍的到來,然後東西夾擊,在義州城下聚殲建虜八旗。
李貴認為這是大王李倧發出的夢囈,不過好像李貴的運氣不錯,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裏,好像建虜八旗遺忘了離義州城不太遠的這支朝鮮兵馬,於是李貴也樂得在原地拖延時間,期間除了寧邊大都護府送了兩回糧草物資之外,李貴這裏再無人打擾,仿佛成了遠離戰爭的世外桃源一般。
前段時間建虜正黃旗的兵馬無緣無故的就撤離了義州城,李貴懷疑是明軍遼東援兵到了,於是就想起兵去義州城下撈一個救援的功勞,可是手下將官害怕中了建虜的埋伏,都賴在原地不肯進發,一直拖到建虜去了明國遼東的確切消息後,李貴才帶著自己的近兩萬人馬一路拖拖拉拉的趕到了義州城。
李貴剛剛到了義州城就得到北麵逃跑過來的官員百姓的報告,大明遼東軍打破了碧潼城,把碧潼城大小官員都抓起來了,李貴和義州府兵馬萬戶李石聽了都是一頭霧水,怎麼去明國請救兵,請到了一批煞神不成。
李貴和李石仔細的詢問了陸續逃到義州府的士兵、難民,才多少知道了一些真相,原來是碧潼城的官員怠慢明軍遼東軍過江,明軍遼東軍可能是這個原因攻占了碧潼城,可是李貴和李石等寧邊大都護府、義州城將領官員商議未定,又得到了昌城失陷的消息,而且碧潼城、昌城水師進入遼東明軍之手。
李貴和李石這些官員頓時懵了,明國是堂堂天朝大國禮儀之邦,從來就是隻會吃虧不會占便宜的主,這回遼東明軍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成了一個不肯吃虧的潑皮無賴,這次恐怕是引狼入室了。
李貴和李石等官員商量了一晚上,最後還是決定封鎖明軍遼東軍南下義州府的道路,再派人去明軍遼東軍軍營去討個說法,可是第二天在派誰去明軍軍營的事情上又爭執了一番,不是去的官員身份不夠分量,就是夠分量的官員不願意去,最後李貴氣得發火了,決定自己帶兵以副元帥的身份去壓明國遼東軍。
李貴率軍在離義州府三十裏的地方,碰到了南來義州府的明軍遼東軍,於是寧邊大都護府副元帥李貴,命令手下士兵就地紮下營盤,攔住南去的明軍遼東軍,以免義州府也遭到碧潼城、昌城一樣的命運。
接著李貴帶著手下氣勢洶洶的找明軍遼東軍首腦討說法來了,李貴被茅元儀、喻安性接進還沒有安頓好的中軍大帳裏,李貴就是一陣連珠炮般的話*問茅元儀、喻安性,關於明軍在在碧潼城、昌城發生的事情。
李貴一陣義正詞嚴指責明軍侵占朝鮮國城池,強奪朝鮮國水師,燒殺搶掠朝鮮國官吏百姓的事實,要茅元儀、喻安性嚴肅處理這些事情,並追究犯事官兵的罪責,以及對朝鮮國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等等。
茅元儀被李貴問得理屈詞窮,完全失去了招架之功,喻安性也是翩翩君子不善言辭狡辯,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喻安性隻好一麵跟茅元儀敷衍朝鮮寧邊大都護府副元帥李貴,一麵暗暗派人去催促滿桂、趙率教、薛破虜前來遼東軍中軍大帳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