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拜望(1 / 2)

天啟皇帝得知金銀珠寶、老參皮裘到手是龍顏大悅,表示要重用喻安性,可是喻安性表示要再去朝鮮為大明立新功,天啟皇帝許諾喻安性為大明對朝鮮國全權特使,並負責大明軍隊在朝鮮國統領一職,具體官職有待確定。

有了喻安性的證詞證言,以及隨船回來的遼東東路軍官兵作證,關於薛家家將薛破虜屠城的謠言不攻自破,而遼東東路軍帶回來了大量的金銀財貨,除了極少數假道學嘀咕一下仁義道德之外,京城的官員百姓都是彈冠相慶。

不過非常奇怪的是,這次喻安性回京,薛破虜沒有帶任何財物回大明,隻是送來十幾個重傷員回薛莊醫治,跟上次土謝圖汗部來朝一樣,薛雲有沒有派軍隊隨行,薛家是刻意的在保持低調,盡量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天啟皇帝有了喻安性送回來的金銀財寶,朝廷也著實肥了一回,兵部、戶部都得了大筆金銀,至少朝廷對駐朝鮮國明軍第一批物資的輸送是不成問題了,喻安性也因為破遼陽城大功,也許還有進獻還是金銀財物的功勞,得了一個掛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統領朝鮮明軍總指揮大明欽命朝鮮特使的職位。

喻安性在離開京城回朝鮮時,猶豫半天還是備上禮物,去薛府拜望薛家家主薛睿,薛睿得知新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統領朝鮮明軍總指揮大明欽差來訪,開薛府大門並在大門外迎接。

薛睿熱情的把喻安性迎進了薛府正堂客廳,兩人分賓主左右坐下,有薛府下人奉上茶茗,然後所有人就統統退出了客廳。

喻安性說道:“薛老將軍,後輩得薛家之助,得此高位厚祿,特來向老將軍致謝。”

薛睿說道:“喻大人投筆從戎睡臥沙場,這些功勞都是大人應得的,薛家能夠附翼大人博得功名,這也是薛家的福氣。”

喻安性謙虛道:“老將軍客氣了,晚輩愧不敢當。”

薛睿說道:“大人,門下破虜脾氣剛烈,為遼東諸將所不容,若非大人維護,破虜在遼東恐無立錐之地,安得有今日報效朝廷之時。”

薛睿、喻安性客氣之後,互相聊了一番題外話,然後喻安性說道:“老將軍年輕時戎馬倥傯東征西討,熟悉朝鮮地形人物,這次晚輩去朝鮮抗擊建虜,請老將軍教我。”

薛睿連忙搖手道:“喻大人,老朽在朝鮮不過虛應事故,而且還是在南方,並不熟悉朝鮮北方情況,此等軍國大事,山野廢人不敢有聞。”

喻安性道:“薛老將軍,薛府英才輩出,豪傑如雲,這皆是老將軍調教有方,莫非晚輩在老將軍麵前如此不堪,不值得指點一二嗎。”

薛睿忙說道:“喻大人,此話使老朽惶恐,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今天喻大人苦苦相*,老朽就胡亂說上幾句吧。”

薛睿仿佛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良久才從久遠的過去中回到現實:“喻大人,朝鮮國北方山高石多,是天然的防守之地,建虜多是擄掠,攻城拔寨不是強項,建虜久而無功,自然會退出朝鮮,喻大人可以坐以待變,相信大人會為朝廷再建奇勳的。”

喻安性說道:“老將軍,朝廷的意思是今冬之際,就會把遼東東路軍撤出朝鮮,老將軍有什麼看法。”

薛睿說道:“喻大人,朝鮮地位非常重要,明軍在朝鮮可以牽製建虜的後方,如果明軍撤離朝鮮,而朝鮮有失,建虜再無後顧之憂,大明遼東之地不複再有。”

喻安性讚道:“老將軍真是金玉良言,遼東、朝鮮之事一語中的,請老將軍為晚輩善為籌謀。”

薛睿閉口不言,喻安性說道:“老將軍,晚輩欲近期偷襲建虜後方,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機會。”

薛睿遲疑一會說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喻安性說道:“老將軍,遼東東路軍全靠破虜將軍的火器兵打主力,現在薛家軍火器營物資匱乏,實在難以打一場大的戰鬥,希望老將軍能夠讓薛家軍恢複以前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