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府這次來長塗島見薛雲,跟燕三娘長談之後,特別是杭州商隊從朝鮮國回來之後,經過多少夜的輾側反轉冥思苦想才下定決心的,無論如何要見薛雲親自談一談事情,可是現在薛雲的處境以及薛雲的動作,讓徐知府見薛雲不得不慎之又慎之。
薛家軍的強大明朝官員沒有不知道的,就是因為薛家軍太強大了,所以朝廷官員才想方設法的打擊和削弱他,不是有建虜這個第三人存在,說不定朝廷就會親自動手滅了薛雲的薛家軍,這就是徐知府為什麼苦惱的原因之一。
前年春節前後薛雲剿滅東昌白蓮教,徐知府跟薛雲搭上了關係,並靠在薛家當上了浙江杭州府知府,徐知府認為自己找上了一個不錯的靠山,可是接下來薛家不斷遭到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的打擊,薛雲被免職,京城薛家多處被焚,還上演了薛家於文人士林的大規模騷亂,這時的徐知府才知道自己上了一條賊船。
徐知府知道薛家在大明的結局不會太好,好在薛家手裏有兵,朝廷還有用得著薛家的地方,因此薛家還可以在大明的夾縫裏生存,這能維持多久或者有沒有改善,就看薛雲接下來的表現和朝廷官員的態度了。
徐知府在杭州府這一年多,薛家不僅沒有跟朝廷的大多數官員搞好關係,反而是互相之間越來越僵,徐知府遠在杭州府都能感覺到京城和陪都南京對薛家的騰騰殺氣。
不過薛家的媳婦燕三娘跟浙江承宣布政使潘汝楨相處還算和諧,所以自己在浙江官場受到的壓力不算大,可是想著自己頭上刻著薛家的印記,徐知府經常暗暗歎氣,明朝這個年代老師死了都要守孝三年,你一旦投錯了主子是很難回頭的,就算你心狠手毒翻臉不認人拋開自己的主人,可是大家不僅不會接納你,而且都會更加的鄙視你。
徐知府知道跳槽不容易,就細心的觀察期薛家來了,這一留意可把徐知府嚇了一跳,原來薛家在大同、遼東、滄州、杭州都要兵馬,這要是薛家起了二心,夠朝廷喝一壺的,徐知府隻有請菩薩保佑千萬不要出事。
去年底薛家家將薛破虜破建虜昔日都城遼陽,俘虜建虜十五阿哥多鐸,斬獲建虜軍民數萬,可以說是自大明、建虜開戰以來最大功,對薛破虜卻還是有功不賞,而薛破虜的人馬也有意無意滯留了朝鮮國。
朝廷調薛雲入五軍都督府任都督僉事正二品,偏偏薛雲中毒不省人事,當時還有不少官員彈冠相慶,以為老天要收薛雲這個禍害,現在徐知府知道了是薛雲拒不奉詔,朝廷和薛家差不多快撕破臉皮了。
徐知府一直在暗處潛伏著,但是明麵上一直替薛家的燕三娘做事,內心去一直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情況下煎熬,這次燕三娘的護航艦隊在朝鮮大顯神威,大多數的人看到的是朝鮮的金銀財物,大家靠著朝廷的錦衣衛、東廠發了財,不過還是有少部分人看到了薛家的實力,徐知府就是其中的一個。
燕三娘的護航艦隊在朝鮮國展示出來的實力,徐知府不相信是什麼錦衣衛、東廠查處建文餘孽的船隊,這是一支足可以打敗一個像朝鮮這樣國家的船隊,徐知府知道薛雲就在燕三娘身邊,而最可能的地方就是長塗島了。
徐知府明白薛雲的確有了翻江倒海的能力,他想知道薛雲到底想做什麼,自己在這個風起雲湧的關口上能夠作出什麼樣選擇,自己又怎麼被薛雲、大明選擇、
現在見到了薛雲,薛雲告訴自己要占領台灣島自立,這個主意非常的瘋狂,但是也非常的有吸引力,如果能夠在台灣島上站穩,那就是一個國家了,薛雲說了什麼入閣為相,兩家約誓共富貴並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徐知府感情還是不接受薛雲的思想,一來是讀了幾十年書,忠君愛國的思想在作祟,二來對台灣島那個煙瘴之地心存恐懼,三來就是你薛雲孤懸海外,斷絕了跟大明的聯係,在地廣人稀的台灣島能不能夠生存下去。
徐知府說道:“薛兄弟,台灣島荒涼偏僻瘴氣叢生,不光我們大明朝的人生存困難,還有生番野人、紅番夷人,而且海盜出沒啊”
薛雲笑道:“大哥看來對台灣島還是做了一番調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