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經濟特區進行貿易的商戶,除了大明和蒙古的走商和散客,已經有了一批固定坐商,這些都是大同府乃至山西、京城的大客商,大同府就是以薑小姐父親薑曦為代表的本籍商人,山西主要是太原、宣府商人,京城就是駱養性等幾家,還有陝西、北直隸、河南以及湖廣少數商人,再就是蒙古幾個大部落收貨的鋪子。
不過這些在大同經濟特區還是小打小鬧,不過是自己商隊到來前收點貨,自家商隊離開後,接著賣剩餘的商品,大多數貪的是貨物進出方便,買一些便宜北貨,再做些利潤較高的零售生意而已。
在大同邊貿最後最賺錢的無疑是薛雲的薛家,薛家和張公公、趙巡撫、李知府是大同經濟特區最大的坐商,薛家貨物通達大明京城、杭州、東西洋,勾連蒙古察哈爾、土謝圖汗、車臣甚至吐蕃、中亞、俄羅斯等地,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豪富巨商,在大同經濟特區存貨也最多。
另外就屬張公公、趙巡撫、李知府這些官商,他們自己或者三親六戚,把持大同的口外商貿,在大明和蒙古之間低進高出,利用職權倒買倒賣從中漁利,經營的收益已經大大超過了從大同經濟特區的分紅,成了大明貨真價實的官商。
其實張公公、趙巡撫、李知府這些人,多多少少知道薛雲暗中勾結蒙古察哈爾哈日珠拉部的事情,不過蒙古大軍到來了,天知道是那路蒙古軍隊,再說蒙古人反複無常,就算來的是哈日珠拉的人馬,未必哈日珠拉的軍隊不會搶劫,大不了不搶薛家,搶其他商人就是了,很快薛雲這一年多不知道在鬼扯什麼,誰知道那些蒙古人還買不買他的帳呢。
反正張公公、趙巡撫、李知府三人先後表態,希望薛雲發兵去保護大同經濟特區,薛雲在哪裏沉思半響才說道:“朝廷新任命的大同鎮總兵曹文詔就在宣府,末將一個副將這麼做是不是有些越俎代庖了。”
這下子整個大廳沒有了聲音,薛雲心說大家的思想還是不統一啊,你們要是不明確表態支持,薛某人是不會離開大同城的,急死你們這些鑽進錢眼的家夥,於是薛雲也端起來了個一言不發。
張公公、趙巡撫、李知府三人雖然急,不過都是官場的老油子,知道槍打出頭鳥的道理,都不想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朝廷對大同鎮總兵的任命,薛雲要看在座人的態度,自然也不會讓薛家軍的人出來表態造勢。
眾人沉默了好一會之後,還是大同府的地頭蛇羅指揮使沉不住氣了:“薛將軍,你現在是大同鎮軍政首領就應該對大同軍民負責,什麼曹文詔總兵,本指揮使沒有聽說過,如今朝廷的假消息滿天飛,前幾天還有人說老餘要幹大同總兵這個位子呢。”
羅指揮使羅國輝也是大同經濟特區巨大受益者,他不光自己在經濟特區有生意和分紅,很多親戚朋友屬下有從事經濟特區的衍生行業,比如運輸、搬運、保安、幫傭、雜務等行業的牛首,也解決了衛所丁餘的生活出路,現在羅指揮使小日子過得不錯,全賴薛雲領導的大同經濟高度繁榮昌盛。
而且羅指揮使是跟薛雲暗中勾結最緊的一個,這個時候自然是他跳出來扛刀,很快上次搞大同鎮總兵渠家楨就有羅指揮使一份,飛鷹旗這個主意就是他出的,現在對付第二個上任的大同鎮總兵曹文詔,羅指揮使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有了羅指揮使這個頭羊,大家就放開了許多,大同君君張公公張守誠說道:“羅指揮使說得對,朝廷裏有官員假公濟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弄了一個大同總兵來替代薛將軍,這件事情九千歲魏公公可是不知道的,有些人已經膽大妄為,不把萬歲和九千歲放在眼裏了,九千歲是絕不會答應的。”
有了監軍張公公定調,趙巡撫、李知府本來就跟薛雲是勾勾搭搭的,隻是文人素來膽小,貫於見風使舵,不過附和羅指揮使和張公公是沒有問題的,二人表示要上奏折替薛雲辯冤,這樣文官是一致表明不接受朝廷任命的曹文詔了。
張參將、梁參將早就跟薛雲有了約定,立刻跟著響應大家的意見,最後隻剩下餘三一個人了,餘三見所有的人都看著自己,心裏那個苦啊,自己就是一個隻帶耳朵不帶嘴巴的人,自己根本沒有資格代表家主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