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年底,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部進入河南就食後,在滎陽境內進行了一次農民軍大聚會,史稱“滎陽大會”;麵對朝廷大軍的圍追堵截,聚集滎陽的各支農民軍抱團取火,在這次滎陽大會上,闖將李自成鋒芒初露,他提出的推翻明朝統治為核心的“分兵定向”作戰建議,受到了各支農民軍首領的肯定,由此確立了以後農民軍長時期的戰略方針。
崇禎八年年初,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農民軍十三家七十二營近二十萬人馬,農民軍分成東、西、南、北四路,主動出擊與官軍作戰,把農民軍的主力放在敵人兵力薄弱的東麵,這個戰略戰術奏效,高迎祥、張獻忠率領農民軍的主力東進,一路所向披靡節節勝利,並且一舉攻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大明龍興之地鳳陽。
崇禎八年正月,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直驅鳳陽,鳳陽是明朝“祖陵”龍脈所在,留守朱國相,偕指揮袁瑞征、呂承蔭等,領兵三千名,拚死抵禦,因眾寡不敵敵眾,朱國相自刎身亡,袁瑞征、呂承蔭皆戰死,鳳陽府落入農民軍手裏。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農民軍遂焚明皇陵,樓殿為之燼,燔鬆三十萬株,殺守陵太監六十餘人,縱高牆罪宗百餘人,把知府顏容暄活活杖死,又殺推官萬文英等數十人,毀公私邸舍二萬二千六百餘間,皇陵宮殿亦被大火燒成白地,火光百裏外都能看見。
張獻忠焚毀皇陵樓殿之後,竟然自稱“古元真龍皇帝”,隨後高迎祥也在鳳陽稱帝自稱興武元年,鳳陽府一下子出了兩個皇帝,跟大明朝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建立地方政權,崇禎帝知道後氣極,在下“罪已詔”的同時,崇禎皇帝素服避殿,飭逮鳳陽巡撫楊一鵬及振纓下獄,隨後把楊一鵬棄市,誅殺遣戍鳳陽多名官員。
崇禎皇帝急調兵部右侍郎山東巡撫朱大典,總督漕運巡撫鳳陽,配合五省總督洪承疇、右副都禦史兼湖廣總督兵部侍郎盧象升等,會剿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農民軍十三家七十二營流寇。
不過農民軍絕不會留在鳳陽等著官軍來進攻,農民軍采用流動作戰的一貫手法,在鳳陽大掠一番之後,農民軍撤出了鳳陽,一路由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率領,從鳳陽府太和縣進入河南,經河南鹿邑、杞縣,進入密縣山中,一路由掃地王等率領,攻毫州,走河南夏邑,圍歸德,後來這兩支部隊在河南歸德地區會師,圖謀西入潼關殺回陝西。
另一路由張獻忠等人率領,殺入廬州府境內,先後攻陷廬江,屠戮巢縣、無為及安慶府的潛山、太湖、宿鬆,後遇應天巡撫張國維的抵抗,又殺入湖北麻城,進入河南境內,張獻忠這一路人馬攻掠最為凶凶,南下廬州、安慶兩府後,除廬江一城未下外,其餘各城無不攻陷,令朝廷地方官吏憑借城牆寨堡竟然無法抵擋。
鳳陽明皇陵被焚之後,崇禎八年三月初,武林十大高手之一的白衣書生,在浙江金華舉旗,自稱是建文帝後裔,怒崇禎皇帝朱由檢無能,使得大明皇陵被焚,更兼大明百姓民不聊生饑民四起,白衣書生自號“奉天正義大元帥”,任命原明軍參將黃希達為“奉天正義大將軍”,號召推翻崇禎皇帝的統治,建立建文血脈的大明王朝。
“奉天正義大將軍”黃希達連下金華、蘭溪、永康、東陽、武義、浦江、湯溪七縣,僅義烏縣一縣抵抗堅決,“奉天正義大將軍”黃希達沒有得手,隨後黃希達攻入衡州府龍遊一帶,大軍威*衡州府。
白衣書生起兵一個多月,兵力發展到四萬多人,擁有了浙江金華府幾乎全境,以及衡州府和嚴州府、處州府的部分地盤,可惜白衣書生的建文後裔身份,在大明士紳和民眾中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泯然就是一支普普通通的造反隊伍。
不過遠在北京城的崇禎皇帝卻不這麼想,對白衣書生這個“奉天正義大元帥”非常重視,嚴令浙江、福建巡撫合兵剿滅,時任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的熊文燦,命令福建遊擊將軍鄭芝龍配合浙江方麵會剿逆賊白衣書生“奉天正義大元帥”。
不過這時的鄭芝龍正忙著更昔日的兄弟劉香廝殺,隻派了五弟鄭芝豹率領五千陸軍從泉州出發,鄭芝豹行軍仿佛遊山玩水,一日走不了二十裏地,兩個月還沒有出福建境內,在福建巡撫鄒維璉催促下,鄭芝豹終於離開了福建,進入浙江處州之後就按兵不動,反而在駐地搶劫騷擾百姓,剿滅白衣書生“奉天正義大元帥”根本無從談起。
浙江方麵的人馬不是調到河南剿滅聞香教,就是被杭州薛家軍暗暗控製,浙江三司支持朝廷的官員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反賊白衣書生“奉天正義大元帥”一天天坐大,崇禎皇帝激動一陣之後,重心又放在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紙等農民軍身上,這才讓浙江的官員們能夠得過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