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兒科護理學的概念、範圍和任務

定義兒科護理學是依據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運用現代護理理論和技術促進兒童健康及防病治病的一門專科護理學。

範圍廣義地說,兒童時期一切涉及健康和衛生的問題都屬於兒童護理學的範圍。

任務

(1)研究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通過護理提高兒童體格、智力發育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2)研究各種疾病的預防措施和先天性遺傳病的篩查;

(3)研究小兒各種疾病的康複,降低致殘率和幫助殘留功能恢複;

(4)幫助垂危患兒減少臨終前的痛苦和恐懼,使其平靜地離開人世;

(5)開展健康教育谘詢指導及兒科護理研究工作,保障兒童健康,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

第二節 兒科護理學的特點

一、兒童機體方麵的特點

解剖特點小兒在外觀上不斷發生變化,身體各部分成比例的改變,器官和係統的發育均有一定的規律。

生理生化特點不同年齡的小兒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數值。如年齡越小,呼吸、脈搏次數越快;年齡越小,血壓越低;年齡越小,生長發育速度越快;隨著年齡的增長各係統器官的功能也不斷成熟完善。

病理特點機體對病原體的反應因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如感染肺炎,成人表現為大葉性肺炎,而嬰幼兒則表現為支氣管肺炎。

免疫特點小兒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尚未健全。通過胎盤獲得的抗體種類和數量有限。如新生兒期IgM量低,易患革蘭陰性細菌感染;嬰兒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

代謝特點小兒生長迅速、代謝旺盛,對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水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對要大。因小兒胃腸功能尚未成熟,喂養不當易造成消化紊亂和營養缺乏。

二、兒童心理社會方麵特點

兒童心理活動隨年齡的增長發生著階段性的變化,不同年齡階段心理特征不同。心理發育過程受到家庭、社會和教育的深刻影響,從不成熟到成熟。

三、兒科臨床疾病的特點

小兒疾病種類與成人不同,其臨床表現亦不同。如感染性疾病時,往往起病急、來勢凶、易並發敗血症;常有呼吸、循環衰竭及水、電解質紊亂;病情易反複、多變。因此,臨床中應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兒科護理的特點

(1)評估難度大:小兒對病情表述常有困難且不準確;代述者往往憑經驗和想象帶有主觀片麵性;年長兒怕吃藥、打針或逃避上學誇大或隱瞞病情等。

(2)專業性強而責任大。

(3)項目多、任務重:如除實施基礎護理、疾病護理外,還需做大量生活護理和教育教養工作。

(4)心理護理意義大:生活中任何挫折都會影響小兒的心理正常發育,導致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以及性格行為的偏離。

(5)技術要求高,需要有耐心和愛心。

第三節 兒科護士的角色與素質要求

一、兒科護士的專業角色

兒童護理者是指護理人員必須與患兒家長一起幫助患兒進行體格鍛煉、保持健康、保證營養的攝取、感染的預防和藥物的給予。

兒童計劃者通過收集小兒生理、心理、社會狀況等資料,全麵評估小兒的健康狀況和影響健康的因素從而製定出一個合理的計劃。

兒童教育者指有效的疾病解釋和護理過程,宣傳相關的保健信息,從而幫助他們建立或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兒童代言者指護士必須盡快掌握或了解兒童語言內涵,主動代替解釋或針對所采取的措施提出疑問,保護小兒的安全與合法權益。

兒童協調者為保證小兒獲得最適宜的整體醫護照顧,護士需要與多部門進行協調。

研究者通過護理工作不斷研究和擴展護理理論,發展護理新技術,改進護理工作,提高兒科護理水平。

二、兒科護士素質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技術。

(3)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