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安靜地留在自己的世界裏
素材前沿
詩人氣質、清華理工男、冷萌段子手,再加上恰到好處的顏值,“小眾歌手”李健突然就紅了。用“突然”或許不恰當,因為他身上所流露、呈現出來的一切,都是積累和沉澱而來的。
然而這對於李健來說,總歸有點不痛快。他講過“歌手隻要能把自己的音樂做到極致,就自然會為大眾所接受成為主流歌手”,如今他已經成為主流,卻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做到極致的音樂,而是那些拿來擋箭的“旁門左道”。
不過,遺憾歸遺憾,這並不會影響李健絲毫。不管當今樂壇流行的標準是什麼,他總是唱著鮮為人知的歌,不悲不喜。李健承認,自己在音樂上是個執著得有些任性的人。當年,他與校友盧庚戌創建的“水木年華”組合曾讓他橫掃各大頒獎典禮,但隨後簽約公司的硬性要求令他無法妥協,當商業利益占據於創作初衷之上,李健留下一句“音樂需要自由”,便決然離開。
之後他便沉寂了整整八年。八年的時間裏,別人都在為了出名賺錢而忙得天玄地暗,李健卻在後海遛彎跑步,在鄉野田邊傾聽麥浪,悠閑的像個古代隱士。李健曾打過一個比喻,他說音樂特別像建築,到最後就是“Less is more”,所以,真正的好作品應該是平實的、樸素的。遵循著這一理念,他選擇在第一次成功後沉澱自我,慢慢在最天然的生活中汲取養分,而當他把自己與心靈徹底放空八年後,他寫出了《傳奇》。
王菲演繹《傳奇》的成功,讓他知名度大增,但他並沒有順勢而上,而是迅速退回到專心作音樂的位置。對此,他的解釋是:“我淡泊不屬於自己的虛榮。”出道13年,李健就像是娛樂圈的一位過客,不拒絕熱鬧,也不追逐熱鬧,但熱鬧過後,他依然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你的姿態一定要是邊緣的,你的作品一定要是直中靶心的。”這是他認同的規則。於是,他努力讓自己不要活在娛樂圈,盡量減少與網絡時代發生關係。他不玩微信,不用智能手機,使用的依然是藍屏的諾基亞,不過這一切出現在李健身上,並不會讓人感到有絲毫的違和感,因為至始至終,他呈現給人們的都是一種儒雅安靜的樣子。
李健愛讀書。即便在《我是歌手》的比賽現場,他也不願意錯過書本裏那精彩的一頁。演唱時把書放在背後,演唱完又撿拾起來,施施然離場。這一幕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後,成了一時的熱門話題。沒人說他炒作。換成別人,很有可能得到鋪天蓋地的口水,但對於李健,卻多是追捧。原因很簡單,他有閱讀的習慣,他不止一次地為粉絲推薦自己喜愛的書目,他的作品與演唱也有詩書的氣質。有了這個背景,當記者去他家中采訪而發現滿滿一櫃子的書時,便不再覺得驚訝。
讀書使人明智。年過四十,多年不紅與一朝爆紅,如此大的落差,李健用他獨有的語氣總結道:“我很幸運我成名得晚一些。”也是,對於人生的起伏,他早已寫下了這樣決絕的句子:“沒有一朵花,留住它的季節/像我一樣,不能在你身邊到永遠。”所以對待成名,他的表現依然是波瀾不驚。李健曾爆料,圈內人都戲稱他是“千年老妖”,意思是時間好像在他身上停止了,總也不顯老。而他們,大部分都活得不快樂,吸毒的吸毒,自殺的自殺,得抑鬱症的得抑鬱症。“為什麼他們都算是成功人士了,最後卻走上了絕路?我想是因為,他們從不曾傾聽過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不了解自己真正想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一直在壓抑自己,時間長了,心理就出問題了。”
也因此,李健強調自己不想成為一線巨星,因為那樣會徹底打亂自己的生活。他說,自己的願望其實很簡單,作自己喜歡的音樂,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可目睹整個樂壇乃至娛樂圈,除卻李健,誰還擁有這份勇氣與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