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產業園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名家觀察
作者:黎曉奇 高梁 張記歡
摘要:文章首先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要特點進行了簡介,指出了新型城鎮化戰略與“中國創造”之間的關係。之後對中關村科技園的情況以及新時期下首都轉型升級期間的主要難題進行了介紹,在此之上對中關村科技園在首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最後文章根據“中關村模式”結合地方情況提出了四點啟示,可以對其他城市的新型城鎮化與高新園區聯動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園;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關村科技園
一、 引言
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提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城鎮化建設對於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深入,我國人地關係高度緊張、人均資源稀缺等矛盾變得更為突出。傳統的城鎮化建設已經無法統籌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優化城鎮質量已成為當前的重要問題。同時,我國是一個人力資源潛力巨大的國家,高新技術領域的人才儲備已具有一定規模,各地高新技術產業園的開發建設也正初具規模,如何有效地將高新技術產業園的開發與當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均衡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 新型城鎮化發展特點簡述
新型城鎮化道路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以提升人民生活福利為目標,建設生態文明。從突出城市本身轉向重視城市功能,提升經濟效率,激發農村地區的潛力。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成功實現,需要多方麵的協同推進。它不是把農民趕到城市,而是推動城市功能覆蓋農村,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方式,以保護環境為契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環保、新能源等技術進步,實現可持續發展。新型城鎮化和傳統的城鎮化相比,在於更加注重統籌協調,特色化發展,本質是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對接,是先進產業與農村的“產村融合”。均衡發展就是將發展資源更加科學的分配到各個區域,顯著提升經濟效率。特色化發展就是要重視不同地方的特色,因地製宜的發揮各地多種資源優勢,實現個性鮮明的城鎮化。同時,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地區幅員遼闊,物質和文化資源充沛,人口眾多。這些都為鄉鎮個性化、差異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有效發揮農村市場潛力帶動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在新時期下,大量的人口已經逐漸離開農村,許多來到了中小城鎮,伴隨著收入的提升,逐漸出現了新的市場需求,這是一種新的人口紅利。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依靠本國內最大的內需,形成有依托,有龐大市場的產業集群。因此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的關鍵就在於湧現出一大批能滿足中國農民需求的“中國創造”。
三、 中關村科技園在首都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起到的作用分析
1. 中關村科技園簡介。中關村科技園全稱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的高新園區。它起源於20個世紀80年代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曆經多個發展階段,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新園區中的璀璨明珠,享譽全球的“中國矽穀”。
中關村科技園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區十六園”的格局,即在北京每一個區縣都有一個分園,共計488平方公裏,成為了首都跨區的高端產業聚集區,涵蓋了北京市70%的工業用地。彙集了以聯想,百度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2萬家,形成了以移動互聯網、衛星導航及應用、生命科學、環保新能源、先進製造等尖端領域為代表的優勢產業集群。園區內擁有得天獨厚的科教人文資源,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坐落於此,聚集了全國領先的科技人力資源。留學歸國人員超過1.5萬人,彙集了北京市80%的“千人計劃”人才。在充沛的人力資源支撐下,園區2013年總收入超過2.5萬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7 000億元,占全市40%以上,從業人員達160萬。獲得授權專利2萬餘件,專利申請量過百的企業超過30家。全國每年創業投資金額的1/3都發生在中關村科技園,這裏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9 000餘家,上市公司總數超過220家。中央有關部委和北京市政府的各項政策在園區內先行先試,實現資本與科技的高效結合,逐漸形成國家級的科技金融創新中心,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的搖籃和國家首個技術轉移聚集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園區成功獲得2015年國際科技園區協會(IASP)年會舉辦權,是提升企業對國內外創新資源整合利用能力的機遇。目前園區所釋放的科技紅利已經帶動環渤海圈經濟的發展,並與全國多個省市攜手建立科技園,如河北、山東、內蒙、貴州等,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全局。在未來,中關村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全國,麵向世界,為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2. 中關村科技園的發展對首都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
(1)新時期下首都轉型升級的新問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是重要的政治、文化、經濟、科技中心。這裏擁有充沛的資金、人才、科技、文化等資源,是一個國際化的特大型城市。然而,北京的發展也有屬於自己的“煩惱”。雖然這裏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成就已經領先全國,但是由於城市規模較大,人口流動性高,市政運營成本高,基礎設施處於發展期等因素,城市的發展依然受到製約。與同等級的特大型城市相比,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有艱巨的任務,如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征地拆遷、棚戶區改造、交通擁堵、空氣汙染、基層治理現代化等問題。如何提升資源的投入產出效率、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優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服務中央的戰略部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北京麵臨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