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將黃克誠的家風(1 / 3)

大將黃克誠的家風

偉人風采

作者:郭紅梅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於黨的高級領導幹部來說,“家風連著黨風”。黃克誠大將在黨內、軍內享有崇高的威望,連年長他9歲的毛澤東也尊稱他為“黃老”,他不僅以剛正不阿、敢於直言而著稱,而且在嚴格治家方麵也堪稱楷模。

對自己:克己奉公

黃克誠一生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對待自己有時嚴苛得幾乎“不近人情”。

1941年,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後,黃克誠被任命為第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由於日偽軍的重兵封鎖和頻繁的“掃蕩”“清鄉”,三師指戰員的吃、穿和生活日用品供給十分困難。為了改善三師指戰員們的夥食,黃克誠親自帶頭開荒種菜。種菜沒肥料不行,他就和當地的農民一樣背起糞兜拾糞。在黃克誠的帶動下,三師幹部、戰士一齊動手,開荒種菜,省下的菜錢可以買點葷菜,幾個月下來,部隊夥食就得到了改善。黃克誠還把親手種的番茄送給部隊駐地附近的群眾。群眾吃了,都高興地說:“吃了番茄甜在心,黃師長和我們是一條心。”吃的問題解決了,黃克誠又打起軍裝的主意。在軍帽上去掉圍圈,隻紮一道線作象征,軍上衣去掉翻領,把原來老式軍褲的寬腰褲改為窄腰褲,這小小的改動,積少成多,節省了很多布匹。

黃克誠對自己要求甚嚴,生活上處處節儉。抗戰時期,部隊實行供給製,官兵一致,每人每月發2盒火柴、3兩油和4兩黃煙。可黃克誠吸煙要用火柴,每天晚上還要點燈熬夜工作,發的兩盒火柴,一個多星期就用光了。沒火柴吸煙,他就到群眾家的鍋塘裏點火。一天,警衛員小張看到黃克誠躬著腰到鍋塘裏點火,既不方便,又影響工作,就悄悄替他多領了2盒火柴。黃克誠發現後,立即退給小張,並且耐心地教育他:“小張,官兵一樣,不到發火柴的時候,不能發給我,決不能有絲毫的特殊,不然以後這個部隊怎樣帶啊?”於是,小張又把2盒火柴退回去了。後來,黃克誠幹脆買來火刀、火石,打火點煙。有一次,師部來了一位客人,黃克誠遞給他一支煙,警衛員用火柴替客人點了火。客人走後,黃克誠對警衛員說:“今後來人抽煙,一律用火刀、火石,不要用火柴,各方麵都要節約。”黃克誠的棉衣穿了四五年,補丁打著補丁,領口、袖口都破了。警衛員想給他領一件新的,他卻拒絕了,縫補一下繼續穿。黃克誠還把領到的洗臉毛巾從中剪開,一半自己用,一半給別人用。為了節省燒洗澡水的柴草,黃克誠一年四季堅持洗冷水浴。由於黃克誠處處以身作則,厲行節約,1942年被評為全軍的“節約標兵”。

1948年5月,黃克誠奉命擔任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當時,分局機關設有一個單獨的小食堂。分局秘書長看到黃克誠等一些領導幹部營養不良,就吩咐管理員弄了些大米、雞蛋,打算給首長補充點營養。吃飯時,黃克誠看到桌上的米飯和雞蛋後,對秘書長說:“農民現在沒飯吃,你卻叫我們吃白米飯、炒雞蛋,這是共產黨員幹的事嗎?”接著,黃克誠指示:“取消小灶,幹部一律到大灶就餐,並立即執行。分局個別有腸胃病的領導幹部可適當照顧,可吃點細糧。……後方的幹部要多吃粗糧,把節省下來的細糧送到前線,讓前線的戰士們和傷病員吃得好一些,多打勝仗。”

新中國成立後,黃克誠任湖南省委書記。當時實行供給製,根據黃克誠的提議,給湖南省人民軍政委員會主席程潛每年的活動經費是4000萬元(舊幣,1萬元相當於新幣1元),每月平均330多萬,而黃克誠自己每月僅100多萬元。

1952年11月,黃克誠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總後勤部掌管全軍財政的計劃權、分配權。在此期間,經他主持研究, 報軍委批準, 為全軍下撥經費數億元, 建房4600多萬平方米, 全軍基本結束了住民房的曆史。而他本人1952年進京時住在北京萬壽路一棟普通平房裏,後來因工作需要搬到北海旁的一個小院裏,房小屋舊,冬季漏風,夏季漏雨。房管部門要大修,他卻說那要花很多錢,先簡單維修一下即可。直到1957年才搬到一個條件好一些的院子裏。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黃克誠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當時,黃克誠因廬山會議所受到的錯誤處分尚未徹底平反。對於自己曾經受過的不公正待遇,他從沒有流露過一點不滿和怨言。很多人為他鳴不平,然而他卻坦然地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個人在黨內受點委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這比起我們為之獻身的共產主義事業來,實在微不足道。在黨的曆史上,有一些好同誌含冤死去, 他們連全國勝利這一天都沒能看到,比起那些同誌,我是幸運者。彭德懷戎馬一生,功高蓋世,不也是沒等到粉碎‘四人幫’,就含冤九泉了嗎? 比比彭老總,我也很知足,有什麼委屈、不平可言? ”好心人提醒他,起碼廬山會議後被降低的兩級工資應當要求予以恢複。他不以為然地說:“降低兩級工資算什麼?當年從家鄉和我一起出來參加革命的幾百位同誌,都在戰爭年代犧牲了,我是唯一的幸存者。現在我有地方領薪金,有地方看病,有吃有穿,不是挺好嗎?”

黃克誠對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卻對平反別人的冤假錯案不遺餘力。長春市的一名醫生在1957年被劃為右派,政治上受歧視,級別、待遇長期受影響,精神上很壓抑,無奈之下,他試著向黃克誠和中紀委寫信申訴。黃克誠知道後,隨即給這個醫生所在的醫院黨委寫信,責成他們認真複查處理,使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這名醫生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個普通醫生的問題居然得到了黃克誠的關注,感激之餘,他給黃克誠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加倍努力工作,同時寄了一筐蘋果答謝黃克誠。黃克誠知道後,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回信告訴他,幫他解決問題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是應該的,現在問題得到落實,放下包袱好好工作就行了, 不必送禮。”他還囑咐工作人員:“蘋果要堅決退回去。”工作人員於是將那筐蘋果寄放在商店裏賣掉, 而後將錢寄給了那位醫生。

1986年是黃克誠光輝一生的最後一個年頭,重病纏身的他開始拒絕治療和用藥。不管醫護人員和親友怎麼勸說,他就是堅持不吃任何藥物,他說:“我已經不能為黨工作了,請你們不必為我浪費國家錢財,把藥留給能工作的同誌用吧。”他反複強調:“我這樣一個油盡燈枯的人,為人民做不了什麼,為什麼還要花費人民的錢財來治病?”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隻好強行為他注射、輸氧。然而,他一旦清醒,就將身上的輸液針頭拔掉。一個戰功卓著、把一生都奉獻給國家和民族的共和國大將,卻對自己嚴苛得似乎“不近人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還在想著為國家節約錢財。他心中始終裝著國家和群眾,唯獨沒有自己。

對妻子:約法三章

黃克誠參加革命前,父母給他包辦了一樁婚事。婚後沒幾天,黃克誠便離開家鄉去參加革命。不久,他給妻子寫了一封信,言辭懇切地對她說,我是提著腦袋參加革命的,生死未卜,不想讓你白等,你還是另嫁他人吧。妻子是個實在人,很快就改嫁了,後來生孩子時難產死了。為此,黃克誠深感愧疚,在晚年病重時還常提起這段往事,他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一個人一生中總會有許多遺憾的事情。我這一輩子就對不起一個人,那就是我的前妻,真是對不起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