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依靠自己解決問題(2 / 2)

誠然,人生在世,總要或多或少地依靠來自自身以外的各種幫助: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朋友的關愛、社會的鼓勵……可以說,人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已開始接受他人給予的種種幫助,所“依”甚廣,所“靠”甚多。然而,“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的“靠”,已經遠遠超出和大大脫離了一個人需要外部力量幫助這種正常之“靠”,而演變成“唯父母和朋友是靠”的依賴心理,把自己立身於社會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和朋友的身上。

信奉“在家靠父母”的人,往往是那些生活上不能自理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或者事業上不能自立而離不開父母權力、地位和金錢支撐的人。這樣的人,顯然不可能在生活上自立自強、在事業上有所作為。這裏,有必要重溫一下小仲馬的故事。

小仲馬寫作之初,寄出的稿件連連石沉大海,父親大仲馬對他說:“你寄稿時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信,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也許情況就會好多了。”可小仲馬不但堅決拒絕以父親的盛名作為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筆名,以免編輯把他和父親聯係起來。經過堅忍不拔的努力,他終於取得了成功——長篇小說《茶花女》一炮打響,成為傳世之作。可以想象,假如小仲馬當年依靠父親的名氣從事創作,或許能發表一些作品,卻斷然不會創作出如此不朽之作。

信奉“出門靠朋友”的人,往往是那些熱衷於拉關係、走捷徑,把哥兒們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人。這些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相信朋友決定一切,依靠朋友可以成就一切。於是,為了交朋友、靠朋友,常常不講原則,甚至置法紀於不顧。

傳媒披露過這樣一件事:幾位“兩肋插刀”的朋友合夥做生意,對“自己人”毫無約定,對其他人又缺乏誠信,一切經營活動都建立在朋友間“互相信任”的口頭承諾上,結果開張不久便嚴重虧損,原來以鐵哥兒們相稱的朋友在區分責任、爭奪資產時,互相指責甚至拳腳相向,頃刻間變成了勢不兩立的冤家仇人。事實說明,缺乏法律保障和原則維係的“朋友”關係,終究是靠不住的。

鄭板橋曾經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這雖然算不上為人處世的金科玉律,但卻闡釋了一個規律:千靠萬靠,不如自靠——天地萬物之間,最能依靠的人是你自己。

人生感悟:不要總是依賴別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決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許多事要做,別人雖然能幫助我們,但卻隻能幫一時卻幫不了一世。所以,靠人不如靠自己,最能依靠的人隻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