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玄奘講經(1 / 2)

第十八章,玄奘講經

不知不覺,兩人到於闐已經第三天了。這一天在曆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這一天的於闐迎來了一個人,這個人足跡遍布絲路,曆經重重艱險,終於抵達天竺那爛陀寺,取得真經。他傳播了曆史和文明,足跡所及之處便留下了文明的瑰寶。這個人便是古代三藏法師玄奘。

這一天,冉傾珞早早的就出了門,找了一家當鋪,將頭上的月牙玉釵那去換了點錢,為史雲揚買了件衣服。老板見冉傾珞衣飾華美,料得是什麼貴族人家的女子,隻是逛街的時候缺了點錢。這種情況十分多見,老板也是司空見慣。更何況那玉釵上青蛇纏著彎彎月牙,一看就知不是普通之物,便毫不猶豫地給冉傾珞換了比平常更高的銀錢,想借此攀龍附鳳一回。他哪知道,冉傾珞此時就身無分文,才到他這裏質押東西。此次這精明人卻算了一筆糊塗賬。

冉傾珞哪會明白這些,那人給了錢她也就拿了,不知不覺之中就占了個大便宜。自己還渾然不知。

冉傾珞到集市上挑了一件長衫送給史雲揚,史雲揚收到這件衣服時很是高興。畢竟從現在的為數不多記憶中,這是他接到的第一件禮物。兩人東東西西耽擱了一陣,兩人就著手準備尋找魂匙一事了。

冉傾珞曾經聽母親提及過,那三魂匙分別是玉恭、沙血、凝淚。分別位於於闐王族宗祠,姑墨都城南城和樓蘭國境中。兩人此行最先來到於闐,自然是先尋玉恭。玉恭乃是巫山神女瑤姬之心所化。瑤姬本是炎帝之女,未嫁而死,死後炎帝將之葬於巫山,瑤姬靈力不散,死後化為巫山的一座高峰,神女峰。瑤姬心地極好,魂魄化為瑤草,近千年吸取天地靈氣,化為瑤靈,流浪人間,幫助天地間的有情人牽橋引線,給鰥寡老人送去米麵油糧,一直造福世人。神女瑤姬死後,其心不腐,化為玉恭,能汲取光明的力量。數千年後,玉恭被人拾到,更名為和氏璧。時光荏苒,又數千年過去,玉恭幾經變遷,流轉到於闐,被供為國寶。玉恭一出現,於闐的玉質就變得十分通透,仿佛其中蘊含著什麼神奇之力一般,竟能使人延年益壽。於是於闐王更加膜拜玉恭,並將之請入宗祠之內,以祖宗之禮供奉。

話休煩絮,又過了兩日,兩人正在麗婭家中休息,幾人倒也樂得悠閑。忽然那街上一片嘩然。老人小孩,各家各戶傾巢而出,都爭先恐後地向同一個方向跑去,真乃一幅萬人空巷之景。兩人正迷惑間,隻見麗婭的父親出門去攔住一人問了問,隨即快步跑回到房間內,向大家說道打聽到的事。眾人都是一般模樣的狂喜。兩人不懂於闐語,自然是覺得莫名其妙。麗婭告訴他們,從天竺取經回來的玄奘大師將要在於闐開壇講經。

於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佛教的聖地,這裏的於闐居民,幾乎全都信佛。在於闐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佛寺和造像。佛教早已經成為了於闐的治國根本。在這樣的國境中,講經本來就是一件大事。更何況是玄奘這樣的得道高僧。麗婭一家聽到消息立馬就放下食物,老少相扶著加入到了大街上的隊伍之中。冉傾珞和史雲揚也被麗婭拉著,一同前去。

湧動的人群不久便來到了一處寬闊的空地,那裏早就已經架好了九丈高的高台。那高台呈圓形,宛如展開的蓮花,當空綻放。眾人都在高台下圍著,企圖一觀大唐來的得道高僧。一時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不多時隻見一位衣著華麗的魁梧大漢登上了高台,群眾都是立即叩拜行禮。那人正是於闐王,於闐王向人群招了招手,示意眾人安靜。一聲長號之聲嗚嗚響起,人群不久便逐漸安靜了下來。隻聽得於闐王說了一些於闐語,引起人群中一波哄哄的議論。

麗婭給兩人做了翻譯,於闐王的大致意思是“於闐立國數百年,全賴佛祖保佑,今日將是我國之大事,本王有幸請到了得道高僧玄奘法師在此講經,此般盛事,定要載於史冊,永垂千古。”之類的套詞。

於闐王一番話後便緩緩退下了高台,不多時便見到一位穿著紅衣袈裟的年輕僧人緩緩走上了祭壇,英姿勃勃,儒雅俊朗,那便是玄奘。玄奘緩緩走在前往高台的螺旋階梯上,待他一登上高台頂端,台下的眾多人群忽然雙手合十,深施一禮。雙腳一盤,便席地而坐。人潮像一股波浪一般,不多時所有人都已經盤腿坐下。玄奘法師向眾人施了一禮之後,便開始了講經。

出乎意料的是,玄奘法師都是講的漢文和梵語。在玄奘法師講漢語的時候。兩人都能聽得懂,史雲揚了解到拿第一部經文乃是佛家法華經典,《妙法蓮華經》。

史雲揚本不懂佛,亦不信佛,可是當他聽著這妙法蓮花之時,身體卻漸漸地進入到了一種奇異的狀態之中。那境界仿佛就如經文裏的妙法玄空,周遭好像什麼都沒有,可是又似乎包羅萬象。少年耳畔的經文已經在逐漸減少,到後來少年發現,自己竟然處於一片不知名的陌生環境之中。那裏什麼都沒有,隻有他自己,仿佛是一片混沌。那裏飄滿了梵文,但是卻又充滿了靈力。那些靈力在空氣中飄浮著,十分濃鬱,不多時就在史雲揚眼前變化為一條條透明的靈力巨龍,低吟遊動。